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德育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中的作用

時間:2014/4/1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Sternberg,R.J)認為,創造力是智力、知識、思維風格、人格、動機和環境六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從其功能和作用來看,在塑造創新人才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方面大有可為。然而,目前中小學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中德育工作的作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通常提及課堂內容創新的作用,往往忽略德育工作的作用,德育工作還有一些做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解放思想,調整理念,充分發揮德育工作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成為德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目前德育工作中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因素 
 
首先,還停留在“保姆式”階段。用“保姆式”的理念思考問題,用“保姆式”的方式管理學生,是我國中小學管理長期存在的一個誤區。出于安全、穩定等方面的考慮,德育工作者像父母一樣,處心積慮地規范學生的行為。初衷雖好,容易引起學生反感。“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一是對學生不利。學生不愿思考,不敢承擔責任,不會處理矛盾,難以想象還會有創新精神。二是對德育工作者不利。一些學校的德育工作理念不清晰,目標不明確,任務繁雜,衣食住行都要管,德育工作者無法輕裝上陣,真正該做的事沒有做好。 
其次,“以管代教”,缺乏人文關懷。一直以來我國德育工作重社會價值,輕個體價值;重行政工作,輕人文關懷。把學生看做客體,強調灌輸原則,以維持常規、維護安全為重點進行強化管理,許多規定均冠以“不得××”的禁令。德育工作者被迫以“唱白臉”的面孔對待學生,學生見到輔導員躲之惟恐不及,哪里還有膽量傾吐“衷腸”。學生有心事不敢或者不愿意告訴老師,正顯示著學校德育工作面臨重大的考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不到確認,有學者把這種培養模式稱為“工業化的操作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容易把學生打造成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刻板、僵化的人。創新總是和自主結合的,學生沒有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主宰了一切,創新成為空中樓閣。可以說,創新教育不見得一定需要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教師,但卻肯定需要能給學生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和支持學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教師。 
第三,“好學生”的評價標準落后。傳統的“好學生”一般都高分、老實、聽話、守紀,得到表揚和獎勵。“差生”日子難過,稍有另類想法和做法就被訓斥和壓制。所以,學生們爭當“好學生”,有意見不敢提,有想法不敢說。這種做法忽視了教育最重要的保護功能,把學生簡單地“類”、“屬”化了,泯滅了學生思想的火花,暴露出我們教育上的重要缺陷。值得注意的是,有另類想法的學生中相當一部分隱藏著巨大潛力。陳舊的“好學生”標準,雖方便了管理,卻帶來很大隱患,對學生創新極為不利。 
 
二、如何加大德育工作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力度 
 
1.德育工作者要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走職業化、專業化道路 
青少年是我國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和創新精神,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學生的成長,牽動億萬家長的心,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因此,德育工作者應統一思想,加強自身建設,走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努力成為德育工作的專家。要增強培養創新人才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克服干擾,從繁雜的事務工作中解放出來,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方法、新途徑,成為善于為學生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和支持學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為學生設計發展目標,激發創新動機 
創新精神是與人生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目標是激發創新思維的首要因素。人的創新需求一方面來自興趣和好奇心,另一方面靠遠大的人生目標去激發。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創新就無從談起。德育工作者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結合社會發展、學校特色、教師專長、家長意見及學生特點,為學生量身定做前瞻性、教育性、發展性、可行性的工作目標,并以此制定各種具體措施和可行性方案,力求在每一階段的目標都能達成。每達到一個目標,都要給予學生極大的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士氣和熱情。通過每一個階段目標的達成,逐漸培養學生樹立長遠目標,和實現長遠目標的勇氣與信心。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在于創新,激發其努力創新的動機,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創新精神。 
3.樹立以“服務”代替“管理”的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硬的“行政管理”方法已逐漸不適用于現代學校。以“服務”代替“管理”應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行政管理為主的舊權威角色應相應調整。做好服務學生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進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德育工作者應順應歷史潮流,響應黨的號召,從實際出發,制定具體可行的辦法和措施,開展有針對性、易操作、受歡迎的活動。提供學生迫切需要的服務,真正把關心和溫暖送到位,服務學生健康成才,為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4.堅持“以人為本”,提倡人文關懷 
“90后”青少年敏感好奇,喜歡模仿,愛冒險,思想活躍,視野開闊,自主意識和獨立性強,也存在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學習焦慮、依賴網絡、不能準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強烈的反叛意識、艱苦奮斗精神淡化、社會責任感和團結協作意識差、自控力差以及心理素質差等弱點。面對上述青少年的若干問題,德育工作者應轉換思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以前瞻、新鮮、活潑的做法,積極關心學生的生活,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需求。摒棄舊權威的管理方法,用民主思維與學生溝通,提倡人文關懷,開啟學生混沌的心扉。只要德育工作者抱有一顆關愛之心,“善花”不會開出“惡果”。學生犯錯,不要一棍子“打死”,要采取積極的辦法,給改過的機會。對學生種種異樣的表現,應有高度的熱忱和耐心,用智慧啟迪學生,為學生提供多元發展的空間,提供寬松的學習、生活環境,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保持其純真活躍的思想,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才容易發揮出來。 
5.改變評價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正確的學習評價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向創新型人格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除應制定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評價標準外,評價觀念更新至為關鍵。如評價學生的創造力,不僅看做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人格特征,與人的精神狀態、人格特征、綜合素質正相關。學校教育應克服傳統教學中單純傳授知識的傾向,注重學生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培養他們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在課程、教育方法、評價制度等方面,要改變“保本”的思想,鼓勵學生冒尖,鼓勵、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知識,通過競賽、自由辯論、互相交流等活動,實現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機統一。要重新評價所謂的“差生”,找出“差”的原因。同時加強對成績好的學生的引導,使之避免成為“書呆子”,迅速提高其綜合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對于成績突出、有個性、有潛質的學生,要加強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 
6.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是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課堂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參加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許多學校擁有豐碩的成果和寶貴的經驗,2003年8月9日《中國教育報》曾登載湖北省黃岡中學獲得的成果,如探索性實驗活動、校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野外綜合課(學生社會調查)等,值得借鑒。據我們調查,參加社會實踐多的學生在發展能力、情緒控制、自主性、自我認定、發展目標以及創新精神上,均顯著高于未參加社會實踐者。此外,學生了解社會多一些,社會經驗足一些,就不容易偏激或幼稚。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學生投身社會實踐的大課堂,對于促進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和增強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意義重大。為此,德育工作要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課程內容等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祖國飛速發展的現實,在實踐中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創新精神。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麻豆 | 日本亚洲另类专区 | 亚洲高潮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