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缺失及應對措施

時間:2014/3/29
一、什么是網絡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社會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對社會成員起約束和團結作用的準則。網絡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網或廣域網上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這種活動必須圍繞現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來開展,它與學校德育有著緊密的聯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德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網絡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反映,一般而言,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樣的道德素質,在網絡中就會表現出相應的道德品質。網絡道德教育的特點主要有:自主性、開放性和多元化。簡單地用現有的社會道德去代替網絡社會道德是不可想象的,但拋棄既有的社會道德去構筑網絡社會道德也是不可能的。 
 
二、網絡道德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 
 
如今,因特網給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帶來哪些影響?我們在學生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一些數據顯示的結果讓人有些觸目驚心。 
1.缺少教育,過度上網,傷害身體健康 
調查問題你每周上網時間大約是多久?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人每天上網時間超過2小時,甚至更長,長時間上網接觸電腦導致視力下降,眼睛灼痛、酸脹,引發視力疲勞。長時間的高度重復性動作影響肌肉的正常發育,甚至導致畸形。有的學生因此產生厭學,連續不斷地上網聊天、玩游戲,幾近瘋狂,兩眼癡呆,表情麻木,甚至因此疲勞過度,死在網吧。這不能不說是血的教訓。 
2.缺少溝通,依賴網絡,網絡綜合癥在日益彌漫 
網絡綜合癥是指因過度使用網絡而引發的現實生活中的社交障礙。在互聯網上,由于是匿名上網,上網者不必遵守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角色扮演的規則,沒必要履行現實生活中的義務,所以他們在網上從容、放松、海闊天空、隨心所欲,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善言談、沉默寡言,久而久之,逐漸對現實疏遠、冷漠、不信任,正如精神病專家托尼諾所說:“網上沖浪會逐漸地失去自我,改變個性。”所以,在這種環境下,上網者的獵奇心理和挑戰自我的心理極度膨脹,導致網絡價值觀模糊,自律意識淡薄,隨意放縱自己,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人格偏執、自戀、邊緣化,多重人格沖突,極大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長。 
3.缺乏引導,誤入歧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沖擊 
青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鮮事物速度快,網絡信息內容包羅萬象,其中很多非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價值觀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間,對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長期無限制地接觸互聯網,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識形態和文化的沖擊。 

調查問題你訪問(或瀏覽)過帶有色情或暴力傾向的網站或信息嗎?

調查顯示,大約有14.9%的人經常訪問一些帶有色情、暴力的網站,約26.6%的學生偶爾為之,58.5%的學生表示沒有訪問過。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雖然不少學生只是抱著“看一看,不會對自己產生壞影響”的態度,但因自制力差和網絡道德教育的相對落后,一些傳統的道德標準和傳統文化已越來越被當今的“網絡現代人”所不以為然。在這種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讓他們去承擔起富國強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不覺讓人憂心忡忡。 
4.缺少管制,不能自拔,導致學業一敗涂地 
青少年,本是國家未來發展和建設的主力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青年時期,是學習科學、掌握知識、蓄勢待發的最好時機。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同學因為沉迷網絡,根本無心無力顧及學業,隨意遲到、早退、甚到曠課。白天上課昏昏欲睡,晚上上網徹夜不眠,不僅影響自己,還影響他人。 
 
三、對網絡道德教育的錯誤認識 
 
其一,認為網絡是罪惡之源。不少人認為網絡上花花綠綠、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尤其是一些黃色網站和色情垃圾迷惑了孩子的心靈,使青少年誤入歧途。網絡信息暫無設限,不少父母和教育者認為“網絡是罪惡之首”。其二,錯誤地認為青少年學生是實施網絡道德教育的唯一對象。其實不然,青少年不是互聯網的唯一使用者,兒童、成人,甚至部分老人也是這個群體的一部分,加強對成年人尤其是家庭中成年上網者的道德教育是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三,片面地認為網絡道德教育是單向教育。大多數教育者在實施網絡道德教育時,往往沒有跳出網絡單一的空間,使網絡道德教育只能在局限在網絡中進行,過多地依賴“網絡”這個虛擬的空間。 
 
四、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應對措施 
 
1.加強網絡責任意識教育,形成有利輿論環境 
網絡道德是社會文明程度的反映,是一種特殊文化規范的需求。無論對網絡經營者還是上網者,都應加強網絡責任意識教育。網民首先必須是公民,網絡個體行為決不意味著與他人無關。每一位上網者都是網絡信息和服務的受用者,同時也是信息的貢獻者和參與者。隨著互聯網的繼續推廣和普及,網絡責任已成為社會責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外,全社會上下應形成健康有利的輿論環境,宣傳部門、信息產業部門、教育部門、權威人士和專家學者都應對網絡道德進行大力宣傳和倡導,充分宣揚“構建網絡道德,樹立網絡新風”的重要意義,努力增強宣傳報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形成倡導網絡道德、譴責網上不文明行為的輿論強勢。教育廣大網民,尤其是青少年,走出網絡純粹虛擬化的誤區,建立網絡是真實的公共空間的意識,強化公民社會責任,建立網絡責任感,抵制網絡絕對自由、為所欲為的錯誤傾向。 
2.凈化網絡環境,營造綠色網絡空間 
目前青少年的道德滑坡和缺失與網絡上不健康信息的大量存在不無關系。政府應該盡快完善加強互聯網管理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科技研究,以技術控制有害信息的傳播,堅決從源頭上堵住黃、賭、毒等不良信息;加強對現有互聯網站的引導,加大對不健康網站、不良網吧的治理力度,以更科學、更實際、更有效的管理方法,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3.建章立制,加強行業的自律管理 
不少網絡經營者為了牟取暴利,不惜借助色情、黃色、暴力等違法網站,獲取高額利潤。所以,加強對網絡經營者的管理監督,建立行業協會對網絡業界進行自律管理,不但能夠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會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4.規范“網上行為”,加強對上網青少年的自律教育 
應該將“網德”教育納入“思想道德教育”,將“網德”納入公民道德建設的范疇。要提高青少年判斷信息和選擇信息的能力,增強青少年網絡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自覺構筑抵制不良沖擊的“防火墻”。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了《文明上網自律公約》,由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學聯、少工委和中青少年網絡協會聯合發布了《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號召互聯網從業者和廣大網民從自身做起,在以積極態度促進網絡建設的同時,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始終把國家和公眾利益放在首位,堅持文明辦網,文明上網。 
5.建立健全網絡管理隊伍,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力量 
要建立一支由專家和大眾力量相結合的網絡監管隊伍。要充分發動群眾力量,共同參與,共同管理,共同監督,共同打擊。可以設立“網絡文明熱線”,建立“網絡志愿者”隊伍,讓志愿者幫助監看網絡內容,參與網絡活動,檢舉不文明行為,帶動網絡新風。 
網絡道德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長期工作,要積極整合社會、家庭、學校、個體、法制、技術、心理、教育等綜合力量,使全社會都來重視網絡道德問題所引發的社會問題,真正形成一張巨大“防護網”,使網絡空間不游離于現實社會,不游離于現實法制法規和道德約束,杜絕網絡垃圾,使網絡真正成為有助于青少年成長的“綠色空間”。要形成網上網下兩種教育模式齊頭并進,實行“網內網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網絡道德教育新格局,形成合力,構建網絡道德新風尚。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一级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 亚洲午夜aⅴ视频 | 亚洲精品一本中文字幕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 亚洲自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