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新時期中小學德育的存在的問題

時間:2014/3/27
一、是“首位”還是“末位”的討論 
 
德育作為教育的一種形態,既是教育的內容又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它一直處在我國各個時期制定教育方針的首要位置,尤其是中小學德育工作一直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從素質教育的提倡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小學德育的首要地位卻逐漸在消解,人們甚至認為“德育可有可無,只要學校管理上去了,德育也就跟著上去了?!闭怯捎谌藗儗W校德育的忽視,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的中小學教育仍然存在著“忽視德育,輕視體育,要求取消美育和勞動教育”的現象,德育和美育、勞動技術在中小學課程設置中是“二等公民”,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實,對于德育地位的爭論在西方一些教育家那里早已存在,如赫爾巴特就把道德看成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說:“教育的惟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而美國心理教育家霍爾則持絕然相反的看法,他說:“有那么許多人不該受教育,因為,即使他們對學校一無所知,同樣也會具有比別人更高的智慧、更健壯的體魄和更完美的道德?!痹谖覈寮覍W說也一直把道德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使德育的傳統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凸顯。然而,今天的學校德育又怎么樣呢?筆者曾經參加過一個省級中小學德育會議,有一位中學校長在討論會上說:“德育就像黑夜里的塔,智育就像黑夜里的燈,塔再好,沒有燈是看不見的,燈沒有塔照樣能看得見?!边@就是對德育不被重視的真實寫照。事實上,人們一直在德育的地位問題上存在著矛盾和困惑,“在中小學實際工作中,德育實則處于‘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睂W校德育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狀呢?這與當前學校德育所面臨的困境和存在的問題有關,也是學校德育亟待改革和創新的關鍵所在。 
 
二、中小學德育面臨的困境和問題 
 
彰顯德育的核心地位,發揮德育的應有功能是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部2005.11號文件《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指出:目前,大中小學德育各階段的德育目標還不夠準確,內容安排還不盡合理,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和簡單脫節的問題。整個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而實際情況是學校德育長期存在“三少一差”現象,即德育的“方法途徑少、內容少、課堂少,教師素質差”。這一現象的存在,致使學校德育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和特性。由于學校德育存在著諸多問題,直接影響著德育的實施效果。目前,影響和制約中小學德育實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學校德育缺少系統的、相對穩定而又內部協調的價值體系。德育目的的實現是價值的體現。由于缺乏系統的讓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價值體系,人們對德育的價值作用認識不明確,學校和學生家長不能夠正確看待個體品德與學習成績之間的膠合作用,急功近利地認為最需要解決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其它一切靠邊站。致使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單一,道德意識不明,德行內化不足,學校德育自然無法落到實處。 
2.學校德育目標錯位。“長久以來,教育上存在著‘小學生講共產主義、中學生講社會主義、大學生講文明禮貌’的現象,這是德育目標錯位的集中體現,表明學校德育脫離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實際,違背了學生品德發展的規律?!钡掠且粋€長期的分階段的內化過程,也是一個適合于兒童自身的道德發展的說理過程。由于德育目標定位的失誤,直接造成德育的低效、無效,甚至負效。 
3.德育評價標準的傳統化和模式化。傳統的德育評價標準總是把“聽話,文靜、循規蹈矩、遵守紀律”的學生稱之為好學生,而把那些富有想象力的、調皮、喜歡搞些惡作劇或者別出心裁的學生稱之為不好的學生,甚至是壞學生。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傳統的德育評價標準,培養出來的學生千篇一律一個模式,缺乏必要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德育工作老一套,這也是學校德育不被重視的一個原因。 
4.德育方法簡單,內容枯燥。目前的中小學德育基本上還是延續傳統的德育培養方式,以灌輸和說教為主,缺少新的德育途徑和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只看重學生“必須應該這么做”而忽視學生“自己應該怎么做”的觀念轉化,學生個體外在的規范難以化為內在的要求,導致德育的實效上不去。 
中小學校德育存在的困境和問題,多是一些說起來容易、落實起來困難的問題,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決定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因此,中小學教育必須恢復德育的首要地位,才能使學校德育發揮應有的效力。
 
三、加強學校管理,恢復德育首位是最終抉擇 
 
在我國,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存在著兩種值得注意的傾向:一是“攙著走”,拉住孩子不松手;一是“放羊”式的管理,任意隨行。教育工作者對這個問題有兩種認識和主張:有的強調“嚴師出高徒”,主張嚴格管理,從嚴治校,從嚴治學;有的則強調解放學生的個性,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寬松的環境,主張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學校德育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呢?我認為,恢復德育的首要地位,強化學校德育的管理過程,改革傳統的德育模式,構建新的德育實踐模式,如當前比較熱點的“生命敘事模式”、“踐約履約模式”、“理性對話模式”、“行動親歷模式”、“生態和諧模式”等一系列的創新德育模式。實施新的德育模式化管理,是使中小學德育走出困境和低谷的有效途徑。 
1.以學生為主體,重視思想品德的內化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思想品德的內化是學生自愿接受德化的過程,它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主體基礎之上的情感受動過程。素質教育反對學校教育以任何形式強制性灌輸(包括德育),使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而德育則成為滿足學生個體道德需要的價值系統,使學校德育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發揮。 
2.注重社會實踐,重視學生品德結構的協調發展。近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教育始終把教育質量與學生的升學率劃等號,而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這一根本性問題,中小學生的活動空間受到限制,很少參與能夠影響他們品德形成和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品德結構發展不協調。如對道德的認識模糊;什么是情感、如何控制情感;什么是意志,意志堅強和意志薄弱有何區別;什么是道德行為,個體行為與內在品德結構有何聯系等認識不清,這是制約中小學生品德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讓學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他們的品德各要素協調發展。 
3.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重視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長期以來,影響素質教育實施和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師生關系。由于受“師道尊嚴”的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一條不易跨越的鴻溝,教師不理睬學生,學生見了教師繞道走,師生之間沒有溝通和交流,教師成了主體,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重視德育的首位,就是要革新這一傳統的師生之間的道德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多種活動形式,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促進學生品德的內化。 
4.從傳統德育向制度德育轉化,推進學校德育的有效開展。“當前學校德育困境是因其中的人的德性迷惘使然,而德育中人的德性無不在制度德性的關照之下。由此,以教書育人為職責的學校教育,如何回歸學校德育對人的德性養成的根本,走出學校制度德性的迷惘,是德育理論研究應慎重面對的問題。”由于傳統德育的無序導致學校德育功能的弱化,尋求完善的德育制度的建立是當前學校德育的當務之急。因此,以德育為首位,必須重視德育制度的建立。 
5.開展德育研究,解決好當前學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強調德育的首要地位,重視德育的實效性和解決學校德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就必須加強對德育的研究,使德育工作從經驗型逐步轉變到科學型,實現德育科學化。為此,不僅需要加強德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要進行試驗,開展德育工作的研究,把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探討出新的德育規律,為新時期中小學德育的實踐提供更新的理論依據。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韩乳水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日本欧美国产免费专区一本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3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