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危機管理過程中的謠言控制
時間:2014/3/27
1.危機
危機是指一系列影響組織生存發展的具有威脅性的事件,危機具有如下特性:階段性、發生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威脅性。
危機的階段性是指危機具有潛伏期、預防期、發作期和恢復期;危機的不確定性是指危機影響以及組織人員對危機反應的不確定性;危機的威脅性是指危機會對組織造成一定的破壞,引起一定的損失。
2.學校危機
學校危機是指在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和管理活動中突然發生的,對學校發展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的事件。比如由于學生在學校食堂就餐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校舍或其他教學設施由于疏于檢修出現問題而造成的事故;此外也包括學校管理過程的一些危機和沖突。與其他組織相比,學校教育組織具有功能更復雜、任務更艱難、成效慢且難以評價、結構連接松散以及學校的生存受到保護等特點。學校中的危機事件的管理、謠言的控制也應相應的具有自身的特點。
二、學校危機中謠言的發生
1.謠言的發生機制
謠言是一種未經證實的推測,也是一種不確定性信息的傳播過程。謠言具有容易生成而又難以消除的特點。二戰期間,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為了防范戰爭謠言,通過實驗得出了謠言在流傳過程中的三種變化形式,即刪減、強調和同化。謠言的信息在流傳過程中首先經過傳播者的加工,刪除、篩選出部分信息;然后這部分信息中的某些引人注意的部分會被強調和突出,最后是同化,將這些經過扭曲的信息納入到一個相對完整的結構中去。與原來的內容相比,謠言可能已經被異化成了一個全新的形式,內容簡潔要點突出。
不少學者曾對謠言的類型進行分類,試圖從分類中來探求謠言的發生機制。比如,卡納普在1942年從波士頓謠言控制中心和《美國報道》、《讀者文摘》中刊登的消息中收集了1089則謠言,并把它們分類,主要有攻擊性謠言、恐慌性謠言和期望性謠言,分別占66%、25%和2%。謠言的分類主要是從后期對事件的影響結果中歸納出來的,其發生機制比較復雜。但是不可否認在發生危機的情境下,相關人員更加注意信息的傳遞和處理,處理不好就容易被歪曲,形成謠言。學校危機發生時,事務繁雜,學校內人員缺少可靠的信息來源,更為謠言的產生提供了溫床。
2.學校危機過程中謠言的發生
(1)學校危機發生時更容易滋生謠言
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謠言產生的兩個重要基礎是謠言所涉及到的事物的重要性和模糊性。從認知角度來看,人們總是想知道的多一些,在這個過程中,就自然地要求盡可能消除混亂和不確定的狀況。學校危機發生時,該危機作為謠言的對象越發受到關注,因此,就學校危機問題就會衍生出許多的判斷和猜測,這些就構成了謠言的材料。
危機發生時,由于學校出于對自身形象的考慮,通常不會公布危機處理的細節。這樣很多事實在一定時期內,都以一個比較模糊的形象呈現在學校內外公眾面前。這種模糊的信息并不能滿足群眾對信息的需求。學校危機的處理以及影響問題必定會成為大眾傳媒捕捉的焦點,媒體將事件大肆渲染后會把隨意猜測的結果發布出來。這樣大眾媒體也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平臺。個人在危機發生的時候更容易接受與危機原因影響等相關的信息,對其是否確鑿就不加追究了。“在災難或其他危機之中,重要性高、模糊性也高,而批判敏感度則特別低,因而謠言就非常盛行”。
(2)學校危機發生時謠言的傳播渠道更加通暢
謠言傳播的渠道有多種,比如口頭傳播、大眾媒體和互聯網等,當然由于謠言的隨意性,比較常見的是這幾種方式的結合。最適宜謠言滋生的情境即是危機時刻,比如戰爭時期、政治活動時期以及自然災害期間等等。若不加防范,必然會加劇危機的消極影響,SARS期間的謠言四起,給防治工作增加了重重困難。
當學校危機發生時,通常學校負責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到了事件的解決上,在未解決之前通常采取措施盡量防止消息的擴散。社會學家認為謠言能滿足集體性的需要,并且其傳播渠道要依賴于已達成共識的群體。學校危機中,了解真相成為學校內成員以及社會公眾的共同需要,在這一共識的基礎上他們迅速結成了群體,彼此之間互相打探內幕和相關消息。并且,以滿足群眾的信息需要為生存目的的大眾媒體也參與到這一群體中來。大眾傳媒具有獨特的輿論導向功能,經過大眾媒介傳播的謠言越發不容易控制,并且還容易使群眾認為是真相。此外,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互動性以及匿名性。網上發布信息很難經過審查過濾,人們在獲取信息時也很難根據信息本身進行真偽識別。
三、學校危機中的謠言控制策略
謠言控制是學校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倫斯·巴頓在《組織危機管理》一書中提出了在每一次危機發生中必須要問的三個問題,即:發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為了確保類似事件永不發生,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作者建議危機管理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準備一個寫有主要聯系人電話號碼和這三個問題的小包,作為危機管理工具的一部分。前兩個方面都提到了及時收集正確的信息問題,最后一方面是指要基于這些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學校危機公關人員有知曉信息的需要,而公眾則有獲得真實信息的需要。除了危機涉及人員和學校內部成員以外,以下群體尤其關注危機的影響和處理結果:新聞媒體、社區公眾和兄弟院校等。及時準確的信息可以說是我們這個社會每個人的需要,同時也是杜絕謠言的必由之路。
謠言的防范令人覺得毫無頭緒,學校管理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危機發生時更加有機可乘,提供了滋生謠言的溫床。許多危機管理的著作將危機最初萌發時作為自己工作的重點,同樣的,學校危機管理中的謠言防治也應該從這時著手。當謠言產生時,學校應及時作出判斷,確定學校的立場、觀點以及處理方案,在學校內部管理人員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在最短時間內將學校的危機概況和解決舉措向媒體作出說明,以爭取公眾的信任與支持,避免事態惡化。
1.校長應及時決策,公布關于危機的信息
根據對200位中小學校校長的問卷調查,只有37.02%的調查對象認為應該“與媒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但只是提供給他們客觀事實”,仍然有小部分調查對象認為對媒體應該持不予理睬的態度。
“新聞稿是在世紀交替之際,由公共關系實踐者們首先探索出來的一種危機溝通形式,它是事件的‘明確’新聞信息。”新聞稿是是關于學校危機情況的聲明,要求內容簡潔明確。首先是要明確學校準備對此次危機采取的應對措施,其次要明確危機管理的負責人,再次要提出本次危機解決的目標。新聞稿的及時發布可以防止群眾對危機緣由的無端猜測,是防止謠言產生的重要手段。新聞稿的具體負責交由學校內的危機管理組,當前我國的學校大多數沒有將這一小組作為常設機構,那么危機發生后應及時著手成立一個類似的臨時機構來處理相關事務。
2.約見新聞媒體,召開新聞發布會
信息社會中新聞媒體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重要,由于職業需要,他們比學校本身更關注危機的進程和結果,而公眾也習慣通過新聞媒體獲取事件信息。如果校方不聯絡媒體,而任由媒體對學校危機的始末進行推測和臆斷的話,那么勢必會促使謠言更加泛濫,最終損害到學校的形象。
新聞發布會是學校與媒體的直接對話。學校危機發生后,應及時指定發言人與媒體對話。所發布的內容事先要經過危機管理小組的討論;發言人最好是由學校的領導人員來擔任,這是新聞發布會能否達到目的的關鍵。
3.做好與學校內部人員的溝通
危機發生時,學校內部人員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大,會影響到信息的吸收能力,可能發生錯誤。在危機發生初期,學校領導層在危機發生的第一時間內與學校內人員進行溝通,滿足廣大公眾的信息需求,并且確保發出的信息一致。
危機和謠言可以說幾乎是一對孿生兄弟,若對謠言不加控制,必然會加劇危機的破壞力,影響學校的健康穩定發展。只有及早入手,認真對待謠言,才能根本有效地預防謠言,從而為實現由危機到轉機的轉變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