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中小學學生管理掌握的“度”

時間:2014/3/26
一、中小學學生管理“度”的分析 
 
1.管理內容上的“度” 
在現實中,往往出現兩種現象:管理內容過于寬泛或過于狹窄。有的老師對學生的管理面面俱到,自覺或不自覺地承擔孩子的全部培養、管理責任,結果反而是力不從心,樣樣管樣樣沒管好。然而,教師是無法代替家庭管理和社會管理的,教師只能承擔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其職責只在“創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文化環境、思想品德培養、學業知識傳授、學生的心理疏導”,超越該職責范圍或不及該范圍都不是適度的管理。 
與此相反的另一種現象就是以“教”代“管”,以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為主,忽略了道德品格的規范,造成管理內容過于狹窄。教師作為管理者同時肩負教育者的職責,“教”中包含了“管”,“管”是為了“教”,“教”和“管”密不可分。 
2.管理方式上的“度” 
在管理方式上,不適度的管理同樣達不到預期的管理目標。在現實的管理過程中,我們常常能注意到管理內容上“度”的問題,卻忽略管理方式上同樣有“度”的考慮。比如言傳和身教,往往言傳過度身教不足。 
如何做到管理方式適度呢?正如沒有一般意義上的人一樣,我們也沒有一般意義上的被管理者,針對不同的被管理者,同一管理方式有不同的“度”的限量,關鍵在于被管理者的接受程度,能接受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管理效果。 
3.管理時空方面的“度” 
除了在管理內容和方式上有“度”的限制,在管理的時間和空間范圍上,同樣存在管理的適度與否。老師的管理時空范圍只存在于學校和學生在校期間。任意擴大管理的時空范圍勢必損害了學生的自由權利甚至身心健康。 
4.在情感方面的“度” 
教師面對特殊的管理對象--既是學生也是被管理者,不同于其他的管理,往往對被管理者寄于深厚的情感。管理中賦予適度的情感可以促進管理,但情感控制不適當,好心辦壞事時有發生。在對中小學學生的管理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情感“度”的把握。 
關愛有“度”。馬卡連柯曾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钡魏问挛锒际菨M則溢。對于有待規范的學生該嚴格的時候必須嚴格,適當的懲罰措施也是必須的。 
期望有“度”。老師對學生充滿希望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種期望必須有限度。 
信任有“度”。信任學生本無可厚非,但不能盲目信任。 
友好有“度”。與學生友好相處是很多老師所追求的,但過度的友好,取代了師生距離感和師道尊嚴,教師沒有威信,管理時就容易掣肘,命令難以執行,就難以做到管理工作中擲地有聲,言出必行。 
 
二、中小學學生管理“度”的把握所遵循的原則 
 
1.保證學生健康發展的原則 
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是中小學管理規程中明確提出的培養目標,這里的健康發展首先是身體健康,人身安全。本文開篇提到,教師為了維護課堂紀律,防止學生搞小動作,讓所有小朋友雙手背于背后,一動不動,就算是成年人坐四五十分鐘都難受,何況小孩?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修訂過程也可看出對學生的管理也在逐漸遵循這樣的原則。2004年新頒布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十四條規定“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莊稼和有益動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去掉了修訂前十四條中的“不怕臟、不怕累”的規定。新第二十條僅僅只規定了“遇到壞人壞事主動報告”,刪除了對小學生與壞人壞事“敢于斗爭”的要求。這些條款的增刪、修改都體現了保證學生健康發展的管理原則。 
2.滿足學生合理需求的原則 
對人管理的實質是對人需求的管理,對中小學生的管理亦然。了解學生的需求動機,分析集體需求或個人需求,合理需求和不合理需求,預測學生的行為發生和發生方式,干預需求中的不合理成分或提前制止不合理需求,喚起學生積極的需求,以學生內在的需求動機促進積極主動地發展和完善。 
這種通過滿足學生合理需求來促進管理還集中體現在學生管理制度的變遷上?!袄碚撛谝粋€國家的實現程度,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求的程度。”[1]同樣,中小學學生管理制度在中小學生中的實現程度,取決于該制度滿足中小學生需求的程度。學生總是謀求一種對自己最為有利的管理,當下的管理不能滿足學生合理的學習生活需求時,學生總會促使學生管理制度的更換和創新。 
3.保證自由和民主的原則 
我國的中小學學生管理中往往出現倡導集體忽視個體的現象,以學校作為學生利益的代言人,從學校整體利益出發管理學生,忽視了學生個體利益,學生個體利益難以表達,學生個性難以得到培養,學生的自由和民主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對學生的管理不應該把學生僅僅作為被管理者來看而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校應該適當放手放權,發動學生自治。陶行知早在《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指出了學生自治的諸多好處:第一,學生自治可為修身倫理的試驗;第二,學生自治能適應學生之需要;第三,學生自治能輔助風紀之進步;第四,學生自治能促進學生經驗之發展。 
4.遵循“變通”的原則 
判斷管理是否適度,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適度可能變成不適度,不適度可能變成適度,關鍵是管理要符合時代潮流,符合教育發展的趨勢。 
比如現行的中小學學生管理制度,與目前轟轟烈烈的課改要求存在許多不適應之處。例如:中小學學生守則中“上課認真聽講”,在新課程條件下,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由“給”與“受”,“講”與“聽”的主被動的關系,變成“平等參與、共同探討、共同學習”的平等合作的新型關系。因此,“上課認真聽講”這一條款顯然與新課程的“學生主體論”和“研究性學習”的原則相違背,不再適合作為學生課堂必須遵守的紀律,若還以“上課認真聽講”來管理、要求學生,勢必不合時宜。另外,關于“獨立完成作業”一條,新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的合作性原則,要求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共同探討來獲得知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不必局限于“獨立”的方式,“獨立完成作業”有悖于新課標的“合作性”原則?!安豢磁c學習無關的書籍”,“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教育與管理”等等條款也與“開放性”學習原則和“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發生抵觸。 
 
三、不可超越的“度” 
 
盡管在學生管理中對適度管理的判斷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只要是管理活動,學生管理毫無例外地要遵循國家法律和社會倫理道德的要求,超越二者必將接受法律的制裁和公論的譴責。 
1.法理的維度 
學校對學生具有管理權,這種權力的依據在于國家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比如國家教委頒布的中小學管理規程、中小學守則、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等。這些相關規章明確規定了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權限。一些學校自行制定了校規,校規的管理權限不可超越國家或上級機關規定的權限。若某校規定可以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體罰,這樣的校規超越了國家教委頒布的管理規定,必是違法的校規。 
2.倫理的維度 
學生管理的倫理維度指的是學生管理本身的倫理性,進一步說是學生管理本身所蘊涵的內在價值尺度和道德考量。若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沒有確立起符合當前社會道德標準的管理制度,沒有以理解信任為基礎的激勵機制,沒有科學民主的管理方式,而反之,以物為本,控制、獨裁、命令、懲罰成為管理的核心詞匯,這樣的管理勢必超越了倫理的維度,必將激起學生的抵觸和反抗,引來社會的道德譴責。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一久道免费高清日本视频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 亚洲性爱网址久久 | 色窝窝视频手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美日韩欧美特级 |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