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的“十辯”
1.抓大放小。學校管理千頭萬緒,校長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必躬親,要集中精力做大事,出思路、作決策、謀發展,不要在細枝末節上耽誤工夫。要學會放權,讓別人去做事,應當相信90%以上的事情別人比自己做得更好。授權的同時不忘授責,要量事授權,權責相當。校長的作用就是宏觀調控,運籌帷幄,而不是抓權不放,主次不分。
2.眼高手低。管理謀略取法乎上,故而校長視界要高,立意要遠,不為眼前功利所迷惑,看清楚目標,從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的高度領導學校,而不是拼時間、拼分數、拼健康。著手要低,就要腳踏實地,用心用力,把目標轉化為行動,做好做實每一件小事,通過不斷優化學校品質,實現從普通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的演變。
3.繼往開來。每一所學校,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學校管理必須基于這個文化背景。校長的使命是傳承、創新與發展學校文化,繼承優秀的、發揚成功的、創新領先的。對過去全盤否定、推倒另來、標新立異,以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其實是沽名釣譽,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表現,結果往往要失敗。
4.破舊立新。不破不立,發展就是在破立中變局、提高。但在破與立之間,必須依據科學的準繩。破除的是不符合規律的、墨守成規的、限制人發展的機制、體制,確立的是適應時代要求的、符合科學發展的、回歸教育本質的理念、方法體系。破與立,都是為了學校發展。
5.填谷造峰。填谷,就是拉長“短板”,提高整體競爭力,消除制約發展的瓶頸因素;造峰,就是著力培植新的生長點、發展點、制高點。靠填谷不斷抬高起點,靠造峰不斷營造優勢,兩者兼顧,前拉后推,學校才會形成“動車組”,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6.刪繁就簡。真正的學校管理,不在于制訂了多少規章制度,也不在于制度的復雜化、精細化程度。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人的發展提供支持、保障和服務,不是追求程式、控制和繁瑣。繁瑣的東西,往往令人生厭;簡單明了的,常常更有效。崇尚科學、人文、簡潔,把制度規范變成自覺操守,應當成為建設制度文化的價值取向。
7.求同存異。任何決策、管理和改革,既需要贊同的聲音,也需要批評的意見。贊同的聲音可以給我們以信心和力量,反對的意見卻會使我們更加理性和清醒。允許存在不同的聲音,能夠聽進不同的聲音,從不同的聲音中提取智慧,形成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兼容并包、和衷共濟的氣象,才是我們追求的管理境界。
8.揚長避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既有長處又有短處,既有優勢又有劣勢。要學會正確地識人、用人、評價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舉賢薦能,用人之長,人才搭配,揚長補短,才是管理之精要。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學校便會人才輩出,因而具有了強勁的發展力。無容才之德,無識才之明,無用才之道,則天下無才,學校亦無發展可言。
9.噓寒問暖。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校長不要兩只眼睛只盯著教師工作,把工作關系看作維系管理的唯一鏈條,沒有感情的管理只能是冷血管理,其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以人為本,就要時刻親近教師、培養教師、服務教師,把教師冷暖記在心上,把教師業績講在面上,把教師需求落在實處,和教師同心協力、超越困難、共擔責任、分享成功,則人心思上,學校昌盛。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懷也是一種生產力。
10.嚴己寬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因為自己是主要負責人,有責任率先垂范;自己能做到的,不一定要求別人必須做到,因為自己是校長,要努力做一個最優秀的人。要寬人、諒人、尊重人,而不是靠權力壓制人、折騰人。胸懷坦蕩,公道正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則風清氣正,政令暢通,一呼百應。
干工作應做到的“四句話、八個有”
一、有頭腦、有眼光
人是萬物之靈,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顯著特點是有意識、會思維、能說話、有文字。所以,人也成了世界的主宰。一個人要想成功,不僅要勤于讀書,更要勤于思考。不論是人生還是事業,所有的成敗都源于你的思維,即你的思想。生活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要不被淘汰,就要有頭腦,有眼光。腦子越用越靈,眼光越看越明。平常人們在評論人時,往往會說某某腦子靈光,辦事有眼光,或者說這人沒腦子、沒眼光。因此有沒有腦子,有沒有眼光成了評價一個人的很重要的標準。
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和社會,我們必須有頭腦,有眼光,不然我們就會無所適從,難以生存和發展。機遇時刻為有準備的頭腦準備著,有頭腦的人就有更多的機會把握先機,抓住機遇。聰明的人做事,先觀察土地,然后決定使用什么工具;先觀察民情,然后決定事業目標;先綜合大家的意見,然后制定具體措施。
就當前而言,就是要認清形勢,看到困難,尋找對策,謀求發展。那么我們怎樣去做呢?一是思想敏銳,接受新的事物快。即對國際國內的形勢、黨和國家新出臺的政策、新發生的事物,以及新的理論和觀念,能夠敏感到,及時學習理解,作出我們的反映,拿出我們的對策和辦法,從中接受新的有用的東西,抵制那些負面的東西,從而引發新的思考,把握好事物發展的走勢,爭取主動,快速前行。二是善于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快。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感知事物的水平相差不大,就是因為一些細微的差距,才有了彼此的高低。所以對事物的觀察思考反映了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頭腦聰明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敏感,反映快速,有自己的見解,并能主動應對,積極地去解決。三是著眼長遠,適應發展變化快。世界每天都在變,人也在不斷地變。因此,我們的思想、方法都應該隨之跟著變。做到知變、適變和善變,以不變應萬變。特別是在遇到困難和危機的時候,要遇變不驚,沉著冷靜,放眼未來,開創新局面。
二、有思路、有辦法
眼光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辦法解決問題。思路的一變天地寬,思路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古人也講,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域。不謀遠慮,必有近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思維的高度和深度,決定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也有利于辦法的形成和成熟,更符合實際。一個人沒有開闊的思路,就是有再多的好機遇又有何用?就如同已經躺在了失敗的病床上。現實工作中,有的領導機關下來檢查考核,不僅要看你工作干得怎么樣,解決了哪些問題,更要看你的思路怎么樣,用什么辦法解決問題的。由此可見,思路和辦法對于一個干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的思路和辦法從哪兒來呢?我看主要來源于勤奮刻苦的學習思考;來源于艱苦扎實的實踐鍛煉;來源于群眾的聰明智慧;來源于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這里都有一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不斷研究探索和提高的過程。作為我們基層來說,當前的思路是什么,那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增強服務意識、增強創新意識、增強成就感、努力保持先進位次,再創新的業績。具體講就是“三個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注重“抓管理、強基礎、創特色、求發展、爭先進”;以突出的成績為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思路解決工作的發展方向和指導思想問題,辦法則是促成我們實現思路的途徑和手段。思路對、辦法好,干起工作來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就是事倍功半。因此,作為干部要特別重視思路的謀劃,重視對策和辦法的研究,使我們的思路更加符合規律、符合實際,辦法更靈活多樣,更有益于達成目的。
三、有行動、有效果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列寧曾經說過,一個行動勝過一打語言。行動是最好的語言。鄧小平同志也早就告誡我們,群眾不是看你說得怎么樣,而是要看你做得怎么樣。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老子和孔子都強調要行“不言之教”,用行動去影響大家。這些無一不強調了行動的重要。優良的作風集中起來就是一個“干”字。小平同志還說過,“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干”有幾層含義,第一“要干”,要當挖山不止的愚公,不要當指手劃腳的智叟。第二“要自己干”,不能做“甩手掌柜”,瀟瀟灑灑當“二傳手”,要親自抓,親手干,而且要一抓到底。不能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愿做。第三“要率先干”,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第四“要早干”,有只爭朝夕的作風,不要拖拖拉拉。第五“要高標準地干”,精益求精,要干就干出水平,不要馬馬虎虎、流于一般。第六“要齊心協力地干”,繼承和發揚我們“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好傳統,團結干事。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行動是思想的具體體現。如果說理思路、想辦法的過程是務虛的,是形而上的過程,那么,付諸行動的過程就是務實的,形而下的過程。再好的思路和辦法只有到實踐中應用和檢驗,才能起作用。否則,只能是一種擺設,是鏡中花、畫中景,好看不管用。所以,我們一旦有了好的思路和辦法,就要運用到具體的工作中去,使之促進工作,提高效率。首先要做到立說立行,不拖泥帶水,不猶豫不決,更不能搞光說不練的空把式;其次要三思而后行,慎重穩妥地付諸實施,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完善,不一條道走到底,一根筋扭不轉,甚至不撞南墻不回頭;三是行之有效,注重行動的實際效果,敢于承擔責任,不把問題推給別人,勇于自己解決問題,把效果作為最終的尺度。四是行動中注意不能魯莽從事,要講科學,講方法,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同時,要處理好過程與效果的關系。過程是達成某種目的,取得良好效果的途徑,效果是過程的目的所在。沒有一定的過程就沒有一定的效果。過程必須是有效的過程,效果必須在過程中得以實現。既要重視過程,更要重視效果,把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不能偏廢,重視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
四、有壓力、有進步
鐵人王進喜說過:“井無壓力不噴油,人無壓力輕飄飄。”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壓力才有進步。一個人有壓力是有事業心、責任心的表現。那么我們的壓力來自哪些方面呢?可以說壓力是來自多方面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一是我們的崗位和職業要求我們要把工作干好,完成不好任務有壓力;二是領導機關要求我們要勝任工作,創造新的業績,不出成績有壓力;三是群眾信任我們,把你推上了這個位置,干不出象樣的事情,讓群眾得到實惠有壓力;四是客觀存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錯綜復雜,需要我們去協調解決,弄不好影響社會穩定及對你的評價,能沒有壓力嘛;五是自身的能力素質與形勢任務有許多差距,短時間內又難以有大的提高,自我壓力也自然存在。
因此,我們要認真做事,老實做人。能力差一點不要緊,勤奮干事亦能作些彌補。千萬不能是既沒有什么本事,又在那里當混混。只要我們有“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的精神,就能把工作做好,干出一番成績來。比如,同樣是工作,條件也大體相當,為什么別人能干好,而我們就干得不怎么樣;有的單位和個人相繼獲得省部級、市區級先進,爭得了榮譽,而的單位和個人好幾年沒有獲得先進,差距一看便知。這里就有一個能力和責任問題,就有一個壓力和動力問題。只要我們有壓力,又有辦法,能下苦工夫,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一分辛苦一分勞嘛。有了成績,進步問題你不考慮,組織上也會考慮的。相信扎實干活的人,有能力的人終究是不會吃虧的,關鍵就看你怎么干、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啦。《圣經》上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去追求吧,這樣做了將有所收獲;去探索吧,這樣做了將有所發現。凡追求者得,凡探索者獲。”讓我們努力去追求吧,認真去探索吧,在拼搏奮進中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