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苓、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人,知道為什么會為后世所景仰不?
有大思維,就有大眼界;有大眼界,就有大氣魄。校長,乃一校之魂!一個真正的校長,他應該是這樣的——
思想的超人
一個優秀的校長,他應該首先是一個思想的超人。他思想先進,理念超前。他的管理,靠的不僅僅是權力和制度。在他離開或退休后,他仍能為人們所敬重。學校領導中,是不乏王熙鳳、朱元璋這樣的精明干練之才的,但是,一個領導如果缺乏人文氣質,對于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無疑是一種災難。工作熱情越高,其毀滅性的打擊就越大。
我們不妨很隨意地對比一件學校的“小事”吧:新安小學1934年的教學計劃綱要,其中有一條“每天解一次大便”。而2009年河南三門峽一中廁所掛“盡快調整生理節律,徹底杜絕上課入廁”橫幅。學校領導的水平,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吧。所以,一個優秀的校長須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
籌劃和決斷
領導者必須高瞻遠矚,得花費大量時間確定組織使命、價值觀和目標,并營造一種環境。讓員工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積極的自主的能動的工作。許多學校之所以做不到“可持續發展”,很多時候是領導過度,而管理不足。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領導人最重要的才能是決斷力。領導的決斷會直接影響員工前進的方向。做任何事情,校長必須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不能總等上級布置任務,不能總看別人怎么做。當然,要小心翼翼,但切不可萎萎縮縮。
感染和激勵
領導并不要無所不能。有些領導對員工不放心,總是擔心員工怠工。他的全知全能讓他很少信任手下的人,開會的時候,他總是一言堂,最終引發的往往就是悲劇。
優秀的領導非常注重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時時鼓舞人心,事事積極引導。他們善于修煉自己的語言藝術,其實語言正是思想的外衣。一個好的領導是很在乎掌握和運用語言這一最有力的工具的。很多時候,要“說”到人的心坎兒里去。
羅斯福在增進社會和諧方面很有作為,而且他能將這種意識“傳染”給周圍的人。正是這種與群眾心靈互動的作用力使得他在短短的時間內恢復了一個國家的信心,創造了一個執政的奇跡。
眾所周知,“不經過熱水沖泡,袋茶沒有什么價值。”領導要給工作者以尊嚴。幫助每位教師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收獲人生的價值,這是校長的職責。員工只有把工作看做是一種娛樂,才能有效地工作。
管理的智者
校長,應該是學校管理的智者,應具有極富創造性和遠見卓識的思維,在制定戰略計劃的時候必須擺脫因循守舊的思維,采取真正創新的方法來制定和執行戰略,而且能夠把極具膽識的創意付諸實踐,能使技術轉化為藝術,將平凡點化為奧妙,因而從中得到無比的樂趣。優秀的領導者并不需要業務突出、技術過關,外行領導內行的成功案例屢見不鮮。他們的成功關鍵在于能感染和鼓舞員工,帶領員工向一個方向前進。
諸葛亮事必躬親、大包大攬,結果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而管仲政治、經濟、軍事、民生無所不通,但管仲并沒有像諸葛亮那樣而是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對培養和挖掘人才是終生不遺余力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制度和文化
一所學校,也是一個組織。一個組織的管理,無疑需要鐵的制度。但是一個管理者的杰出,并不在于他如何奴役員工,而在于他給員工提供一種理解人生、熱愛生活的文化。制度可以讓想犯錯的人犯不了錯,而文化能讓有機會犯錯的人不愿意犯錯。
為什么周朝擁有800年的基業,而秦朝僅有15年的壽命呢?原因在于,實現優質管理的重點往往不在管理制度,而在管理理念,而在文化。不同的理念決定不同的文化。如果領導奉行的是“獵人文化”,它鼓勵你用戰爭的方式工作,為榮譽而戰,那實際上就是在鼓勵明爭暗斗,鼓勵掠奪,鼓勵占有,而很少創造。
一個團隊,要能形成相互之間團結協作,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的“場”。這個“場”就是一種文化。進到這個“場”里,人會于不知不覺間被同化。文化不僅讓人們懂得與人為善,同時也培養一種創造的機制。
任用和培養
每一個團隊,都有它必須承擔的使命。而承擔這個使命的并不只是領導。領導要做的就是告訴每一個員工,所謂天下其實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們都在這里生活,因而必須達成在一起過好日子的共識。作為管理者,必須尊重每個人享有生活的權利,并且教育他們學會相互尊重和相互愛護。當每一個人都做對自己的時候,天下就能夠相安無事,實現最優質的管理。
校長要相信,優秀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育資源。那么,優秀的教師哪里來?從教育教學實踐中鍛造和培養出來。也不總是外來的和尚才會念經。《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那個順溜就是在陳大雷的調教下不斷成長起來的。比爾·蓋茨招聘女秘書,并不在乎年齡和長相,他更看重忠誠和才智,所以蓋茨和女秘書露金的相輔相成成了微軟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落到水里你不會溺死,溺死是因為你一直呆在水下。人心總是排斥卑下而爭求上進的,一旦心如死灰就完了。校長千萬要重視和研究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實踐的勇士
學校管理,必須不斷開發和創新,不能簡單地靠延長學習時間和大量做題來提高教學效率。一個優秀的校長,應該是一個不斷實踐的勇士。
執行和探索
領導者必須具有承擔大思維戰略的膽識和魄力,支持大思維戰略的激情和貫徹始終的毅力。大思維要求我們有廣闊的視野,知道如何推進重大變革。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全面的計劃,還需要有一個詳盡的進度表,并不斷地付諸實踐,在恰當的時機做恰當的事。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永遠踩著別人的腳印走,是走不到別人前面去的。我們只有多實踐,不斷探索,我們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很多將軍是軍事院校畢業的,而GCD的將軍大部分是工農出身,但工農出身的GCD卻打得軍事院校畢業的國民黨找不著北。為什么?GCD的將軍是從千百次血戰中打出來的,他們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
我們的學校,正是我們自己的試驗田。我們必須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管理本來就是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育界,像魏書生、蔡林森、崔其升這些校長的名字我們是應該好好琢磨的。
創新和創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中國人學習的口號,一向是能喊得震天價響的。可是千百年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滑稽劇總在我們的生活里一遍遍地上演著。沒有一個模式,是可以“放置四海而皆準的”。唯有不斷創新,不斷創造,才能不能進步,不斷發展。通用電氣公司董事會主席伊梅爾特,要求每位領導者每年必須至少提出3個“充滿想象力并有突破性的創意”。
“如何做”比“做什么”更重要。可口可樂公司既不進行道德說教,也沒有任何戒律,但它卻改變了世界。知識分子很少能成為偉大的領導者,他們要么空談,要么苦干。真正的領導者應該坐言起行,是一個對當前秩序不耐煩的行動派。
所有想成功的校長,請聽我一句勸:你可以研究杜郎口,但一定不要照搬照抄杜郎口。學習絕不是對先進的簡單復制,而應是創新品質的培養。只是在臂膀上套根皮箍,你并不能成為喬丹。記住:真正的學習應該做到“得意忘形”。想超過別人,唯一的辦法是發展自己。奧運會很多項目的紀錄刷新,無不告訴我們:一個小小的創新,就可以把別人遠遠地甩在身后。
競爭的贏家
最優秀的領導一定是贏家。他們很可能只有50%的時間是正確的,但這樣仍然可以走向勝利。
你想成功嗎?請認真回答我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有沒有自己的做法?有一句歌詞唱得好,“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很多農民,不是不想發財。他們很勤勞,可是他們常常是人家種樹他種樹,人家養豬他養豬。結果怎樣呢?很多農民的兒子還是農民。這是為什么呢?
我堅信,每一個成功者,自有他成功的道理。據我所知,杜郎口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是經歷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小蝸牛才終于爬上了金字塔頂的。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教育也不是什么熱鬧的事業。校長,不要被媒體蠱惑了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