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課堂紀律對于很多教師來說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尤其是現今的孩子對教師權威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了,另一方面,他們對教師缺乏必要的尊重,這給教師維持課堂秩序增添了新的難度。
不過,運用有效的紀律管理策略,不僅可以防止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小麻煩逐漸惡化成大的紀律問題,還可以成功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1.要有一個好的開始。
在教師接手一個班的開始一段時間,學生為了給教師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通常會表現得比較規矩,這是師生之間的蜜月期。但好景不會太長,很快就會進入學生的“試探期”,學生想探明教師的底細,即教師對他們的容忍度。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及時給全班學生定下基本的課堂規矩。
2.掌握學校政策。
在教師第一次接觸學生之前,應該熟悉學校有關學生行為規則和紀律處理程序的規定。教師應該明確地知道,在紀律問題上,學校對教師和學生各有什么要求。
3.建章立制。
盡早為學生制定一套指導他們課堂行為的規則。和學生討論這些規則背后的道理,確保他們對之有真正的理解,認識到每條規則的必要性。每條規則不能長,通常涉及到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靜、帶齊學習用具、完成家庭作業等。
4.為教學作好充分準備。
前兩周一定要為教學作好充分準備。一開始就要讓學生感到,這位教師是很有底氣和章法的,且對他們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充滿了信心。
5.學會叫學生的名字。
盡快學會叫學生的名字,這會拉近教師跟學生的距離,同時也更有利于維持課堂秩序。比如,點名叫學生不說話,就比泛泛地叫大家安靜下來更管用。
6.說一不二。
一個說一不二的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有安全感和確定感的環境,同時也不妨礙他跟學生友好相處。很多教師的經驗是,先緊后松容易,先松后緊難。
其他原則還包括:
·避免朝令夕改,且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保證規則的前后一致性和穩定性。
·讓家長成為你的同盟,經常跟家長電話溝通,用“關心”這個字眼。當你向家長傳遞你的關心時,要盡力做到客觀、具體,最好就事論事,而非上綱上線。
·將一節課劃分成兩三個活動時段,確保活動之間過渡流暢。
·上課、下課不拖沓。
·始終讓所有學生都有事可做。例如,當某個學生在作陳述時,讓其他學生準備對之進行評價。
·對于個別學生的紀律問題,要不動聲色、單獨地進行溝通。千萬不要在整間教室里進行有關紀律的對話。
·盡量使自己做到全面地看問題,保持自己的幽默感。
·任何時候都要以對課堂教學影響最小的方式來處理學生的紀律問題。
·當教師需要阻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時,傾向于采取“設限行為”,當設限行為不起作用,或學生的不良行為是故意且持久的,才訴諸負面后果(懲罰)。
·需要幫助時,別忘了求助。
·為了教學,你必須控制好課堂。但這并不意味你要成為一名獨裁者。
·為了獲得學生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他們。這并不意味著你在課堂上能夠接受不良行為和言論,也不意味著你不可讓學生為自己的言行承擔后果。
·為了使課堂有紀律,就必須使違規行為有后果。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使后果難以實施。嚴重的后果并沒有多大幫助,除了培養仇恨。后果應該適合違規者,通常,自然后果是最好的后果。
·為了成為教室里的權威人物,你需要給自己畫一條不可逾越的邊界。這是否意味著你不能成為你學生的朋友?不是的,這意味著如果師生間的友誼成為了教育的障礙,你就逾越了邊界。(比方說,如果你跟部分學生的友誼被其他一些學生視為偏愛、偏袒,那就會影響你跟這些學生的師生關系。)
·一名教師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做到公正,但應該努力公正地實施規則。
·不要威脅學生。一個充滿積極氛圍的課堂,要比一個充滿消極情緒的課堂更有活力。
·如果你在氣頭上維持紀律,你的判斷會出現錯誤。學會在問題面前保持冷靜。這對你來說是一個更健康的方式,而你的學生會學習你的問題解決方式。不要把學生的話當真,這個階段的學生很可能昨天恨你,明天愛你。這是他們這個年齡的標志,而不是對教師的全部評價。
·處理問題時,要給學生選擇的機會。比如,你可以對課堂上的違規學生說:1. 你可以離開教室,到……去;2. 你可以留在原位,但必須改正;3. 你可以留在教室里,但把你的桌椅挪到別的位置,保證不會再出這么多的問題。當你給學生選擇的機會,他們就獲得一種權利,一種做出明智選擇,繼續上課的權利。
·如果有學生的身心健康面臨了危險,必須把冒犯者清除出教室,沒有別的選擇。
·照搬其他教師的紀律維持風格很可能不管用。紀律管理和教學一樣,需要個性化。對你最適合的,就是你應該做的。
·以上是普遍性的原則,無論你如何選擇,維持課堂的積極氛圍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