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深層透視北宋一中的與眾不同

時間:2014/3/4

還記得剛來學校不久,我曾經對老師們有一個整體評價,我說:“我感覺我們北宋一中的老師很大氣。”這個“大氣”就是北宋一中歷屆校長和領導班子引領的學校文化,是北宋一中一代代教職員工辛勤付出,團結奮進的結果,它是我們北宋一中的靈魂,是北宋一中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財富,我們必須把它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進入學校的教育教學情境,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老師的敬業,是老師的吃苦精神;是管理的簡單與重復,是工作的無序與散亂;是個性的壓抑與缺失,是思想的滯后與萎縮。于是,我開始了重構學校文化的設想,雖然我是一名新校長,但是我自信,我有熱情,我愛學習,我有不屈不撓、不怕艱難的斗志,有一股變動不居的創新意識。

有一個老校長曾經對我說:“李校長,你很大膽,作為我這個干了十幾年的老校長是不敢做的,也許是因為你剛剛干的原因,沒有過多的考慮后果,而這,正是你成功的機密所在。”我說,老校長說對了一半,我的改革與創新,一是我有一種不安份的性格,我認為這種性格是一種責任。更重要的是我遇到了一群想干事,樂干事,敢干事的朋友們,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積極超脫的品質,各具千秋的才能,成就了我們學校的教育改革事業,他們就是一流的,與眾不同的北宋一中教師們!

最近,外地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傾訴他的苦衷:“我們的班額太大,老師給學生課下布置的作業太多,自己布置自己的,學生太累了。”我問:“作業是老師精選的,還是成套的往下發放?”他說:“大部分是讓學生做教輔資料上的習題,讓學生從第幾頁做到第幾頁。”我建議他:“不要管其他老師,你要首先備好課,抓住課堂效率,你所布置的作業,必須是你精選組合后的產品,然后發給學生們。不要陷入老師們之間的爭奪課下時間的混戰中。”這種現象在我們學校曾經何嘗不是如此,這種現象在全國都很普遍。

我曾經經歷了三所學校的教育教學現狀,我也曾經是爭奪課下時間的高手,但是當這種現象越演越烈的時候,當看到我們的學生生命之花遭受摧殘的時候,一些有良知的老師開始懷疑和拷問我們的這種教育方式。經過與學生和老師的反復討論和思想斗爭后,大刀闊斧的“減負行動”開始在我們這所普通的農村中學開始了,這預示著我們的教師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哲學。

這項行動就是我們進行了近三年的“零”作業教學改革。因為這項改革,自2007年以來,我校實現了由弱到強的巨大轉變。2008年1月,在濰坊市召開的山東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大會上,北宋一中“零”作業改革經驗作為素質教育經驗被全省推廣學習。2008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組織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社、大眾日報社、山東省教育社等媒體到學校進行采訪。《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現代教育導報》、《教育文摘周報》、《齊魯晚報》、《創新教育》、《新教育報》、《黃河口晚刊》、《東營教育研究》等先后報道了學校的改革經驗。在全國城市教育電視節目評選中,報道學校素質教育經驗的節目“‘零’作業,真的是零嗎”獲全國一等獎。東營教育電臺“教育視點”欄目對學校開展的“教學改革”進行了綜合報道。

2008年3月,在東營市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上,學校作了典型發言。“零”作業改革至今,學校已連續三年獲“利津縣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綜合考核穩居全縣前列。2009年9月10日,在山東省“慶祝2009年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學校榮獲“山東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肖川的一篇文章,可謂一針見血地闡釋了我們這項改革的理論本質與發展前景。原文如下:

舉起“零”作業的寶劍

預言說,誰解開了這復雜繩結誰就是天下霸主!幾百年了,無人能解!亞歷山大佩著寶劍來了,沉思良久,說:“解繩的方法是人創造出來的!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動規則來解開這個繩結呢?”于是揮動寶劍,劈開死結——他從此成了亞細亞王,成了亞歷山大大帝!

中國教育中的“應試教育”就如這千年的“死結”,自科舉以來,一千多年了,無人能解,到今日更是困擾我們教育發展的重大難題。

“應試教育”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題海戰術”。“應試教育”以應付考試為目的,“題海戰術”則是應付考試的有效手段。但是“題海戰術”的直接后果就是無限制的加大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學生負擔過重,不僅無法培養出合格健康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新公民,更有可能造成人的本質意義上的“異化”。

當我們的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每晚“奮戰”到子夜時分,累得趴在書桌上睡著,竟然疲倦得連個舒適的姿勢也懶得擺的時候,當我們的孩子為了完成“作業”而不得不把雙休日公園里活潑的游戲明媚的歡笑聲變成書桌旁僵硬的身軀和緊鎖的眉頭的時候,當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不得不把幾乎一切的休息、休閑的時間都用于“做題”的時候,他們就成了“做題的機器”,教育的“異化”也就產生了。

作業是學習、理解、消化、鞏固所學內容的有效方式,但“過多”的作業,特別是“過多”的作業匯成了“題海”,使之成為了應付考試的常規“戰術”的時候,教育就成了一種單純的訓練,成了一種純工具性的機械的練習和訓練,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本真,教育的這種“異化”極有可能壓垮我們的孩子還未成形的稚嫩的雙肩,換言之,就是有可能壓垮中國未來希望的脊梁。

為什么會產生“題海戰術”?其一是這種“戰術”對當前“大規模時空限制下的紙筆考試”的有效性,其二就是我們常常不愿提及但事實上又真實存在的教師之間的殘酷的博弈。

考試不僅是學生之間的博弈,其實也是教師之間的博弈。雖說學校里最基本的博弈是學生之間的博弈,但學生博弈的方式方法卻不是學生能夠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師之間的博弈策略來決定的。也就是說,教師之間的博弈決定了學生博弈的策略、方式與方法。

校內教師之間的博弈又可分為兩類:一是同年級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博弈;二是同班級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博弈。但不管哪一種博弈,一個教師要想取得我們常常所說的“教學成績”,他必須要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科上投入更多的學習時間,而各學科教學時數一定時,教師必然要想辦法來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要想更多的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布置作業,布置比其他老師更多的作業。當各個老師都想布置更多的作業以“占用”學生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自己的這門學科時,教學中的“囚徒困境”就產生了。而“囚徒困境”的結果就是“沒有互贏,只有互敗,甚至皆敗!”

“囚徒困境”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案例,當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的時候,群體性的“困境”就產生了。“題海戰術”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這種“囚徒困境”,學生負擔過重的罪魁禍首也在于這種“囚徒困境”。

這種“困境”困住了老師們的學生觀、教學觀、作業觀,更“困住了”中國的基礎教育,使中國的基礎教育總是在“困境”的旋渦中打轉,似乎永遠無法向前推進;總是在“困境”的泥潭中掙扎,步履維艱,根本無法拔出腳跟追趕時代的改革步伐。

因此,可以這樣說,只有解決了作業中的“囚徒困境”,越演越烈的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而一切的教育改革才有實現的可能。

于是,為解開這個“繩結”,有多少教育界的英才豪俊,多少社會中的仁人志士,絞盡腦汁、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要破解這千古之謎,解開這纏繞在中國教育“脖頸”上的“繩結”,讓中國教育,特別是中國的基礎教育,能從此自由呼吸到真正教育的清新空氣。

我們曾經精心構想布置多少作業才能既讓學生學好功課,又不使學生有過重的負擔,我們的目的也是想解決這個困擾我們多年的“囚徒困境”。但也許是我們沒有認清這種“困境”的實質,也許是我們的思維方法的不對路,也許是我們的智慧還不足以解決這個千古難題,在現實中,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我們很多的努力收效甚微,“題海戰術”的“死結”仍舊如大蟒蛇一樣把中國的基礎教育越纏越緊,使中國的基礎教育艱于視聽、難以呼吸。

當我們幾乎要陷入一種絕望的境地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看到了一個人佩著一把“寶劍”登上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舞臺,他就是山東省利津縣北宋一中的李志欣校長。

面對這個亂麻似的“困境”,李志欣校長也是在實踐中思考了許久,終于他像亞歷山大一樣,用“零作業”這把“寶劍”決絕地奮力一劈,從此斬斷了“題海戰術”這個糾結了無數的利害關系的“繩結”,讓中國的基礎教育從作業的“囚徒困境”中解脫出來,讓我們的教育從此能夠沖出“漩渦”,向著大海盡情奔流;讓我們的教育從此能夠趟過“泥潭”,大踏步追趕世界改革的步伐。

北宋一中以“零作業”的方式斬斷了以“作業量”為標志的“題海戰術”,也就徹底斬斷了“作業博弈”中的“囚徒困境”,甚至我們可以說,因此斬斷了主要靠拼時間為標志的“應試教育”的命脈。

北宋一中的“零作業”的意義怎么估量都不過份。因為,我們所有的改革措施,不論是我們寄予了厚望的耗盡了無數教育學者智慧的新課程改革,還是老師們無比向往的“有效教學”的實施,都只有在“零作業”的前提下才能進行。“零作業”“逼”得老師們必須改變博弈的方式。在“零作業”的前提下,“時間戰術”已然失效,只能提高“有效教學”的質量,向“課堂要效率”,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零作業”的主旨是建設高效課堂,它截斷了教學的傳統路徑,全面啟動了課堂教學改革,而這,正是新課程所翹首以盼的。

北宋一中的“零作業”絕非只是“斬斷”陷入困境的亂麻似的“繩結”,更重要的還有“斬斷”之后的教育的建構。“零作業”,需要課堂改革跟得上;“零作業”,需要有效教學質量高。高效課堂既是一種教學理念,更是對課堂建設的根本要求。相對于“題海戰術”造成的“教育的異化”,“零作業”追求的是回歸教育本真的“全人教育”。“零作業”追求的“全人教育”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它使學生既心情舒暢,又學習高效,既可以考出高分,又能夠生命成長。

在“零作業”的前提下,教師的博弈策略變“題海戰術”為課堂的“有效教學”,學生的博弈方式變“低效勞動”為“高效學習”。在“零作業”的校園里,學生們從此能自由地呼吸教育的清新空氣,從此能自由地追求生命里的活潑潑的成長。

我們舉起“零作業”這柄“寶劍”從此劈開纏繞在中國基礎教育脖頸上的“繩結”,于是,我們就能夠在白云清風的相伴下,邁著輕松的步伐,自由自在地走向桃花盛開、落英繽紛的教育桃花源……

《中國教育報》記者宋全政的文章則分析了作業的“博弈”狀態以及“零”作業帶給人的啟示。

“零”作業,教育博弈中的決絕

“零作業”,本不是素質教育題中應有之義。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給學生布置少量家庭作業,以期溫故而知新。山東省利津縣北宋一中,一所農村初中學校,斷然實行“零作業”,其決絕之態和效果之佳也許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作業是什么?作業的功能又是什么?我們不否認有很多的老師布置作業是出于一種責任,其目的也是讓學生鞏固舊知、悅納新知。但我們也無法否認,相當一部分老師布置作業的基本動機其實就是搶占學生時間,靠拼時間彌補低效的課堂教學,靠轉嫁課業負擔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有專家指出,當前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基本是在一種嚴重的高耗低效模式下疲憊運行,近一半的作業是無效的。學校之間、學科之間、老師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已演化成為時間的競爭。課時既定,怎樣才能拼得更多的時間呢?爭奪的焦點自然集中在學生家庭作業上。

  也許,語文只布置半小時作業,數學只布置半小時作業,可還有英語,還有史地政,還有物化生,八九科作業累加,其超載重壓學生何以堪?不難想象,正在成長發育中的孩子,每晚熬至半夜,手指磨起了硬繭,眼鏡度數不斷攀升,身心俱疲,何來學習的興趣與個性發展?何來童年的快樂與健康?

  同樣,我們的老師呢,為了所教學科多布置點作業,彼此之間陷入了一種無序競爭。老師關注點不在自身的專業發展上,不在課堂的精講高效上,而是陷于作業堆中,陷于作業的重復布置與批改中。

  頑癥需要猛藥,矯枉有必要過正。利津北宋一中全面實行“零作業”,這一“休克療法”也許尚有爭議,有待完善,但就目前教育教學狀態下,也許不失為一種“絕地反擊”的好戰術。

  令人欣喜的是,北宋一中已經走出了“零作業”初始階段與“隱性作業”不斷較量與矯正的過程。在“強制”執行下,老師由被迫,到習慣,到自覺,到真心擁護,因為他們從實踐中已深深體會到,“零作業”不僅解放了學生,解放了老師,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北宋一中教學成績從過去全縣倒數躍居前茅。

  取消家庭作業,教學成績卻大幅度躍升,這一“反常”現象確實值得深思和探究。其實又不難理解,“零作業”帶來了什么?背后的支撐是什么?是學生興奮點的改變,是老師關注點的轉移;是學生的飽滿精神和求知欲望,是老師的專業成長和能力提升;是“零”作業下的高效課堂,是師生共同擁有的自由發展空間。

  也許“零作業”是目前教育生態環境下的一個“另類”,但以學生為本,以老師為本,以質量為生命線,卻是任何一項教育改革的歸根。因此,我要為“零作業”叫好!

陶繼新老師的文章則道出了我們實行這項改的艱難與辛酸。其中的最后一段是這樣寫的:

可是,人們對于“零”作業的認識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且李志欣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特別是老師與家長心理認可的過程。這需要校長的決心,也需要膽識,更需要責任。所以,當我看到李志欣那笑中常常隱藏著一絲絲苦澀的時候,就從心底為他的雖難猶搏的精神而感動良久。他排除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才有了今天的這道風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悟到深處。

苦盡甘來是古來就有的道理,李志欣之苦大多已經淡去,他與老師們在看到被課外作業解放了的學生笑得那么燦爛的時候,自然也就有了同樣燦爛的笑容。

我們這項改革,何止是我體驗了無比的艱辛與苦楚,老師們更是如此,但是我覺得,我們大家所做的一切,看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看到有這么多的朋友在支持我們,看到大家飽滿有信心的笑容,我感到了我們的價值所在,感到了幸福之神的悄然降臨。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一本久久α久久免费精 | 中文字母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高潮激烈 | 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日本熟女乱子视频 | 在线免费午夜国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