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一所民辦名校的“三分教學,七分管理”

時間:2014/3/4

河南永威學校是河南永威集團投資創辦的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全日制、全封閉的民辦學校。該校占地223.8畝,現有在校學生2900余名,專職教師100余名。學校辦學條件優越,育人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國教育機構合作辦學。雖然永威學校的辦學條件較好,但在蔡林森去該校之前,生源基礎、師資水平并不理想。2006年10月蔡林森擔任該校校長后,不到半年時間,該校成為當地的名校。去年,首屆畢業生參加高考,成績在焦作市奪魁,在懷川大地引起轟動。那么,蔡林森成就永威學校的經驗是什么呢?  
    近幾年,到江蘇省洋思中學參觀的校長和教師不計其數,但真正把洋思經驗學到手并成為“洋思第二”的學校并不多見。其原因就在于學習的是洋思中學的教學理念,很少考慮這些理念是通過什么樣的管理方式來落實的。洋思經驗的締造者蔡林森,到河南沁陽市永威學校任校長后,用很短的時間創造了第二個“洋思神話”。這使人們發現,洋思中學的教學理念有半天的時間就能學會,而要落實這些理念卻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細化管理。蔡林森成就永威學校的奧妙正在于此。蔡林森的精細化管理包含三層意思:  

    1.精細立規,有章可循。蔡林森校長到永威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各種規章制度。他雖然有著幾十年的中學管理經驗,有成套的成功管理制度,但他沒有把洋思搬到永威,因為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規章制定也不能千篇一律。他在充分調查永威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的基礎上,親手起草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每一項都經過全體教師的討論和修改而最后定稿。這些制度“細”、“全”到事事有章可循,不留空白。單是在教學方面,就有備課、講課、課外輔導、作業批改、考試、周周清、學生課內規則、講課制度等。每一個制度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不需要再附加解釋和說明,既便于師生操作,也便于領導檢查。  

    2.領導帶頭,層層帶動。對于每個學校,制定制度不難,難的是如何執行和落實這些制度。而制度的落實關鍵是領導帶頭。每天早晨5:40,66歲的蔡林森校長一定準時站在操場上,看著師生們出操。一個學期過去了,他沒有一個早晨缺席或遲到。每天早上檢查完早操后,便接著檢查早讀。一位66歲的老人,忍著膝關節骨刺的病痛,4層教學樓64個教學班,他逐一檢查,一個都不放過。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長極少坐在辦公室里,全校64個班他每天都要跑二三趟,不停的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學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心中有數。在所有師生集體活動的場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蔡校長說:“要讓全體師生每天一開門就能看到校長,這所學校就好辦了。”校長給班子成員做表率,班子成員給教師做表率,教師給學生做表率,層層帶動,制度就得到了落實。  

    3.責任到人,狠抓檢查考核。制度落實的關鍵是檢查和考核。為了把制度落實到人,學校與每一個教師都簽訂了責任書,在責任書中明確了每個人的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和獎懲,人人照章行事。這使復雜的管理簡潔明了,減少了扯皮推委現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永威學校,落實制度的力度很大,比如教案就一周一查,不僅要查備課節數,還要依據“備課制度”查教案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就要復備,主管校長和教務主任要提供具體指導;作業一日三查,上午查前一天晚上的作業,下午查上午的作業,晚上查下午的作業。查教師作業批改是否及時,是否認真,有無錯改。永威學校實行逐級責任制,副校長、教務主任、教務員每個人都有具體的分工,定時檢查,并要將檢查結果及時、準確地進行記錄。蔡校長對副校長和教務主任說:“我注意、考核的,首先是你們倆,這叫大家都負責任。你們這兒就好比是牛鼻子,牽住了這兒,我就牽住了全校;這兒是一個瓶頸,是一個戰略要地,我要一天到晚像個魔鬼似地纏住你們,我跟在你們后面比跟在教師后面有油水。我要到教師中、學生中發現問題,以他們的問題算你們的賬。”正是由于這種精細化的管理,蔡林森校長把洋思中學的辦學理念移植到永威學校,并獲得了初步成功。  

    4.大搞賽課,推進課改。蔡林森到永威的第一天就聽課,一下子聽了5節課。第二天接著聽課,發現教師“滿堂灌”、學生上課打瞌睡、作業壓到課后。有的學生板演,把減號寫到分數線下,與分母在同一水平線的位置上。蔡林森問老師為什么不指出來,老師氣呼呼地說:你要知道是差班啊,他要會寫,還叫做差班的學生?教了也沒有用。就在這時,蔡林森收到了好幾封匿名信,勸他早點回家休息,于是蔡林森決定立即組織教師賽課,當天,制訂了評課標準和講課制度,復印了資料,一道發給教師。到任后的第三天,第一輪賽課開始了,數學賽完,再賽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連續一個多星期,每天要賽課、評課七八節。這一輪賽課,主要解決“滿堂灌”的問題。第一輪賽課結束又開始第二輪賽課,第二輪賽課解決的是課堂上把學生自主學習搞成了形式主義、花架子的問題。第二輪賽課結束又搞第三輪賽課。第三輪賽課形成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能緊張思維,有效地學習。在蔡林森去永威的第一個學期共進行了三輪賽課。通過三輪賽課,永威的課堂實際上變成了考場。一上課,教師揭示教學目標,指導自學——讓學生明確看書的內容、方法與要求,知道幾分鐘之后要檢測效果,這樣學生立即緊張起來,他們看書就等于考前的準備,或者好像看試卷那樣緊張。幾分鐘后,老師讓學生板演,其余在座位上練習,這就是第一場考試。練習完了,老師把大家做錯的地方集中到黑板上,讓會的同學更正,這是第二場考試。以后大家討論,弄懂為什么,這是第三場考試。老師對檢測的作業評價后,利用20分鐘的時間,當堂完成作業,這是第四場考試,作業本就是試卷。這樣,從上課到下課,學生像考試那樣獨立地、緊張地思維,注意力高度集中,一點也不松懈。  

    5.落實“四清”,教學扎實。“四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所謂“堂堂清”,就是要“差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看書、練習,通過同學幫助、討論,弄懂“為什么”,真正理解知識,最后通過當堂訓練達到鞏固,不把問題留到最后。所謂“日日清”,就是指今日事今日畢,當天學的功課,該背的學會背,做錯了的要更正。“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學知識,一一過關。“月月清”就是指月月調查知識質量,查漏補缺.蔡林森到永威后狠抓了課堂教學,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逐步做到了“堂堂清”,每天早飯前變過去老師上課、學生無精打彩地聽課為老師指導學生讀單詞、背單詞,書聲瑯瑯,晚上變老師上課為學生自習。每周末統一搞知識點一一過關,過關結果張榜公布。每月統一驗收質量,嚴格把關,杜絕作弊。  

    蔡林森成就永威學校的做法給我的啟示是:  

    1.學校管理重在堅持。就我們實驗中學來說,我們有過許多前瞻性的思考和前衛的做法,例如,我們較早提出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思路,在全國較早提出了“質量、品牌、效益”戰略,在全國較早提出了創建學習型學校的辦學思想,我校的開放體驗德育和“問題課題化,課題常規化”科研興校模式在全國是首創,這兩方面的經驗在中文核心期刊是都得到過大篇幅的介紹。但是我校堅持不夠,好象猴子掰玉米,得到的多扔掉的也多,很多有創意、有特色的東西被淡化了,傳統的有價值的東西在慢慢消失。問題在哪里?問題就在于我們堅持不夠。洋思的教學經驗應該說不是蔡林森的首創。這個經驗其實就是風靡于80年代初期的“三段式”教學,東廬中學“講學稿”我校早在90年代中期就在搞。為什么洋思和東廬中學搞出了名堂而我們沒有呢?原因是我們堅持不夠,持之以恒不夠。我們缺少他們那種在堅持中完善、在堅持中創新、在堅持中形成自己特色的韌勁。  

    2.學校管理的關鍵是抓住干部。“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干部是學校管理的主體,干部不思管理,不去管理,學校管理就會廢弛。當前,社會的心理環境不好,人們心浮氣躁,干部工作不深入,怕矛盾,怕問題,怕得罪人,管理效率低下。這種現象是普遍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下決心,就得從機制上、行為上來解決。需要層層帶動,層層做表率。我們學蔡林森,不只是學他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學他那種精神,學他那種對教育癡愛、執著的精神,學他那種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只要學到了這種精神,沒有辦不好的事,沒有帶不好的隊伍,沒有辦不好的學校。  

    3.學校管理重在精細化。學校管理是具體的管理,需要每個角落、每個時段、每個人管到。一要有科學的制度,二要有明確的職責和獎懲,三要即時記實。精細化管理,說到底就是要及時核查,及時記錄,及時通報,兌現獎懲。學校管理要靠勤、靠細、靠實來管理,要勤動腿,每天在校園走幾遍,勤動嘴,發現問題及時指出,不厭其煩;勤動腦,及時想辦法解決各種問題。管理中要細致入微,腳踏實地,實實在在,說老實說,辦老實事。  

    4.學校管理必須緊緊抓住教學這個中心。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工作抓好了,就完成了學校工作的80%。蔡林森抓教學有兩招:一是抓課堂,主要做法是通過賽課推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講課干部聽課,講課是為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聽課的目的是為了評課,評課的目的仍然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講課、聽課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賽課是抓講、聽、評課的重要手段。二是抓“四清”,即教學工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四清”的做法就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不留尾巴,不讓老師、學生掉隊。“四清”是落實教學工作的有效措施,必須抓住、抓好。

    差生是怎么形成的?孩子一出生不是差生,一上幼兒園不是差生,一上小學也不是差生,為什么到了小學、到了初中就成了差生?誰的責任?老師的責任。就是因為老師在課堂上沒有關注到學生,使學生形成了知識的疙瘩,對學習慢慢失去了興趣,成了差生。如果每堂課老師都關注到每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學生還能成為差生嗎?學生的學習靠家長督促不行,就要靠老師,這是老師的責任所在。

    胡錦濤同志提出,促進教育公平是我們國家教育的基本國策。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點的公平、教育過程的公平、教育結果的公平。如果教師不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就做不到教育過程的公平,就會導致教育結果的不公平。

     人人清的做法有很多,如蔡校長提出的每堂課像考試一樣的練習。另外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2人一組相互檢查,大組長檢查匯報,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掉隊。

 

      “四清”是優質教育的必由之路沁陽永威學校副校長 

                 李富興

    “周周清到底怎樣操作呢?周周清不是周周出試卷考試,不考試、不閱卷、不搞疲勞戰術,而是以課本為本,引導學生讀書、練習、自背、自練、互背互查、老師抽查,以點帶面,人人過關。這樣,就能引導學生養成下功夫去讀課本的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的方法主要是口答。要學生把本周所學的各科知識全弄熟了,會讀、會背、會用。筆答主要是英語單詞,語文的字、詞、篇,理科的練習題。不用考卷,就節省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減輕了教師負擔,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教師輔導學生,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讀課本的習慣,針對性強。如果用考卷,就絕沒有這么大的容量。”

    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像考試一樣緊張地學習,當堂完成教學任務,保證人人不欠賬,這就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知識是有連續性、系統性的,記憶也是有一定規律的,由知識轉化為能力更需要有一個過程。要想形成知識體系,真正把所學的各科知識記得牢、理解運用鞏固得好,就必須優化這一過程的管理。實踐證明,我校現在實行的“四清”管理,就是一條符合教育規律的務實之路、勤奮之路、成功之路,是達到優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1、什么叫“四清”?“四清”的實質和重點是什么?

    “四清”就是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所謂“堂堂人人清”,就是要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像考試一樣緊張地學習,當堂能理解、記憶運用所學的知識,當堂能獨立完成作業,力求不把問題留到課后。所謂“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畢。當天學的各科知識,該讀的都會讀,該背的都會背,該運用的都會運用,作業做錯了的都更正。“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學的各科知識,知識點一一過關(都會背),能力一一過關(都會做,做得對,做錯了要更正),學生人人過關。“月月清”是指月月調查知識質量,查漏補缺,形成知識體系和能力。“四清”的實質就是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達到人人過關。“四清”面對的是全體學生,不是一部分學生,“四清”的重點是后進生,“四清”管理等于給學生的學習建了四道防線,通過這四道防線,讓優秀生越學越好,讓后進生能逐步趕上來,直至消失差生。

     2、“四清”的核心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四清”的核心是周周清。這四者之間既相到聯系,又相互促進。

    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是周周人人清的基礎和前提。周周清的內容主要是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題、課后題、語文學科要求背誦的篇目、《基礎訓練》上的習題。這些內容該讀的爛熟于心,該背的滾瓜爛熟,該默寫的一字不差,該運用的熟練運用。這里突出“熟”、“準”、“活”三個字,熟能生巧,巧能生華,準確無誤,靈活運用,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凡是當堂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獨立完成課堂作業的學生,教師要記下這些學生的名字,作為“日日清”的重點對象。

    “日清”的內容主要是所學的各學科的全部知識,第一,知識點一一過關(都會背),第二,能力過關,即口答例題,習題,并能做類似的題,這一點不可少,少了,“四清”就變成了死記硬背,日日清的對象是全體學生,重點是未達到堂堂清的學生。老師要特別關注最后幾名學生,要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日日清的時間是利用每天的自習和零散時間。早讀,由語文、英語有輔導任務的教師負責;午間輔導,由上午有課的教師負責;課外活動,完成日清的學生去自由活動,培養特長,未完成日清的,由主科教師負責日清、補差。晚飯后,夜自習前,由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學科教師負責;夜自習,由安排輔導任務的教師以考試的方式來考《基礎訓練》上的習題。當堂考,當堂評改,當堂糾錯。對早讀、夜自習“清”不了的學生,再利用零星時間“清”。對“周周清”、“月月清”清不了的學生,則利用雙休日補、清。

    3、周周清的方法和相互關系

    周周清是一種學習方式,變教師講為學生主動地學。教師的負擔減輕了,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指導和訓練上。教師從無指導到有指導,再到有效指導,就是既要體現“五個明確”,還要科學求實,更要抓落實,使人人過關。如果不落實,空對空,就談不上效果,學生不緊張,不重視,教師也會浮在表面上。所以必須抓實抓好“四清”,教務處要落實各班學生每科過關表,每天的日清結果都要認真記錄,不放過一個不“清”的學生。

    周周清到底怎樣操作呢?周周清不是周周出試卷考試,不考試、不閱卷、不搞疲勞戰術,而是以課本為本,引導學生讀書、練習、自背、自練、互背互查、老師抽查,以點帶面,人人過關。這樣,就能引導學生養成下功夫去讀課本的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的方法主要是口答。要學生把本周所學的各科知識全弄熟了,會讀、會背、會用。筆答主要是英語單詞,語文的字、詞、篇,理科的練習題。不用考卷,就節省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減輕了教師負擔,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教師輔導學生,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讀課本的習慣,針對性強。如果用考卷,就絕沒有這么大的容量。

    周周清是從堂堂清、日日清開始的,沒有堂堂清,就不能保證日日清;沒有日日清,周周清就會積重難返。

    4、周周清的操作程序

    周周清的操作程序一般有五步:

    第一步,學生自查。任課教師把本周周清的內容和要求,明確給每個學生,學生按教師要求對照課本先進行自查。

    第二步,同桌互查。學生自查過關后,接著進行同桌互查(每個教室的座位都是按一個優秀生和一個后進生排在一起,便于“兵教兵”)。互查時,這個同學拿著那個被查同學的課本,根據清的內容認真對照檢查,如有不熟練的、出錯的地方就隨時打上問號,作上標記,然后讓被查者繼續去背,直到熟練過關為止。

    第三步,教師復查。復查的重點是中差生,要求的標準是人人滿分,人人過關。待全班人人過關后,任課教師再向備課組長匯報。

    第四步,備課組長協調班與班之間進行對查。操作的方法是由一名任課教師帶5名優秀生到另一個班去查,直到人人過關為止。有時也可以由任課教師組織本班各學習小組之間進行對查。對查過關以后,任課教師再報給備課組長。

    第五步,學校教務處隨機抽查。任課教師填寫周清申報表,上報教務處,教務處審查后打印出該學科周周清人人過關表,由備課組長負責在本年級周周清公布欄內公布,學校根據各學科周清的內容對各班學生進行隨機抽查,作為對各學科周清工作的考核,確保周清工作不走過場。

    5、對少數基礎特別差,幾乎門門課都清不了的學生怎么辦?

    要實事求是,既嚴格要求,又承認差異,科學管理,使后進生日日有進步,能逐步趕上來。具體辦法是:

   (1)到周末重點抓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主科的“清”。

   (2)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這些學科主要抓平時的“隨堂清”。具體方法是:①教師出思考題或考卷,發給學生;②學生讀書找答案,做題;③教師檢測,讓學生明確準確的答案和做題的方法;④學生當堂理解、記憶;⑤教師通過自查、互查、抽查的方式,確保知識點一一過關,學生人人過關;⑥對當堂清不了的學生,再放到每天夜自習前去重點日清。

   (3)讀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每天都要讓學生讀書、背書,早讀和公共自習時間主要是讀書、看書,一定要讀熟、記準。

   (4)摸清學生現有基礎,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或節假日有計劃地給差生補課,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要充分認識到對后進生抓周清的難度,既要抓好教育引導、加大力度,清得后進生規規矩矩地學,又要給他們以實實在在地幫助,還要密切關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矛盾激化造成后進生出走或發生其它意外情況。

     6、周周清要有過硬的管理制度作保證

    我校堅持以責任制為核心的科學管理,與每一個教師簽訂《教書育人責任制管理協議書》,與學生和家長簽訂《家校責任目標管理協議書》,依法治校。學校規定,凡星期六夜自習之前未按時公布周清情況的學科,要扣備課組長和任課教師的考核積分;凡組織不認真、效果不好的,要加倍扣分。考核積分與教師每月的考核工資掛鉤。凡未按時完成周清任務的班級,要扣該班的學習積分,積分多少同該班評選優秀班級以及班主任津貼密切相關。凡周清未過關的學生,雙周休息不得回家,要留下來由責任教師負責補課,什么時候過關了再回家休息。一般情況,教師如因周清補課則沒有補貼,這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正因為有了這些過硬的措施,所以師生對周清工作都很重視,很認真。每次周清就像打人民戰爭一樣,每到周末,不是老師找學生,而是學生主動找老師,清完了好回家。哪個班有一人不過關,全班師生都會關心和幫助他。

    7、周周清是符合學生認知、記憶規律的。

    周周清要想效果好,必須從起始年級抓起,從學生入校的第一天抓起,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還要持之以恒的抓下去。

    周周清采用的是滾雪球的辦法。例如第一周清的是本周所學的內容,從第二周開始,不光要清本周的學習內容,還要清上一周所學的內容,當然是以本周的內容為主,以上一周所學的主要內容和上次周清中發現的問題為輔。所以說,周清一次,等于把前面學過的知識點又復習了一遍乃至幾遍。有位語文教師編了四句順口溜:“你查我,我查你,其實都是查自己;隨你問,隨你查,查哪問哪都會答。”這幾句順口溜就揭示了周清的方法和所要達到的目標。

    通過周清,各科教師要做好知識歸類,不要零打碎敲,要指導、訓練學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再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能力。

    課本上的知識,通過這樣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每月一次嚴格的質量檢測,學生已經復習了多遍,從而加深了理解,強化了記憶,提高了綜合運用的能力。

    8、“周周清”產生的作用

    周周清是抓在教師手里的法寶,它可以產生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榮譽感和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抓好了周周清,又可以促進日日清和堂堂清,學生上課就會十分專注。周周清抓的是基礎,面向全體學生,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在抓好周清的同時,也要注意抓好培尖。周周清把學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清知識點和人人滿分、人人過關上了,學生也就無心思、無時間去做違紀的事情了。所以說,抓好了周周清,可以帶來好的學風,好的教風,好的班風和校風。

 

 

   永威學校經驗給我們的五點啟示(四、五)

   永威學校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成績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這四清的核心是“人人清”。只有做到了“人人清”才能杜絕差生或轉化差生。

   啟示四:課堂教學要做到人人清,促進教育公平

   啟示五:提高教學質量要三分教學、七分管理

洋思中學的經驗不保守、永威學校的經驗也不保密,蔡林森校長恨不得全國的老師都知道他的做法。但為什么我們學洋思經驗學不會,而蔡校長親自實踐就行,不是蔡校長留了一手,而是他的管理到位。任何學校的教學都是三分教學、七分管理。沒有嚴格的管理,任何好的理念也難以落實。

    我們現在提倡人本管理,這與嚴格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是不矛盾的。我給永威學校在中國教育報寫的點評文章是《永威的成功在于精細化管理》,(中國教育報2007年5月10第3版),幾年來到江蘇省洋思中學參觀的校長和教師不計其數,但真正把洋思經驗學到手并成為“洋思第二”的學校并不多見。其原因就在于參觀者學習的是洋思中學的教學理念,但很少考慮這些理念是通過什么樣的管理方式來落實的。洋思經驗的締造者蔡林森不到三年的時間,就把一個生源基礎、師資水平都比較差的民辦學校的初中部的綜合考試成績從全市第九提高到第一。人們發現:洋思中學的辦學理念有半天的時間就能學會,而要落實這些理念卻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細化管理。永威學校成功的奧妙正在于此。

     1. 精細“立法”,事事有章可循

    蔡林森校長到永威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各種規章制度。他雖然有幾十年的中學管理經驗,有洋思中學成套的管理制度,但他沒有照搬。他認為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規章制度也不能千篇一律。他在充分調查永威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的基礎上,親手起草了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每一個規章制度的出臺都是經過全體教師的討論和修改而最后定稿,“法”源于民而用于民。這些制度的特點一是全,二是細。

    所謂“全”是指事事有章可循,不留空白。單是在教學方面,就有備課制度、講課制度、課外輔導制度、作業批改制度、考試制度、周周清制度、學生課內規則、評課制度等。

    所謂“細”是指,每一個制度的要求都非常具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如:《作業批改制度》中對老師批改作業的時間要求:“上午的課堂作業,要在下午課前批完,并讓學生更正;下午的課堂作業,要在晚飯前改完,并讓學生更正;晚自習的作業,要力爭當夜(最遲在第二天8:00前)改完,并讓學生更正。”

    如《早操鍛煉規定》中對學生隊列的要求,連腳尖放在什么位置都做了明確規定:“學生面向東,由田徑場南往北依次是: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三、高二。各班排頭的學生腳尖頂著足球場東邊線內沿,體育教師面向學生站在各年級中間位置對照的第三跑道外沿。各班班主任和體育委員面向本班站在第一跑道的內沿;檢查員面向學生站在本學部的中間(第八跑道)。”

    這些制度不需要附加解釋和說明,大家一看就知道,既便于師生操作,也便于領導檢查。

     2. 精細“執法”,人人照章行事

對于每個學校,制定制度不是很困難的事,難的是如何執行和落實這些制度。制度的落實關鍵是領導帶頭,正所謂“其身正,政令通”。

每天早晨5:40,68歲的蔡林森校長一定準時站在操場上,看著師生們出操,兩年半過去了,他沒有缺席和遲到一個早晨。每天在操場、在會場、在賽場,在所有師生集體活動的場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常說:“要讓全體師生每天一開門就能看到校長,這所學校就好辦了。” 校長給班子成員做表率,班子成員給教師做表率,教師給學生做表率,層層帶動,制度就得到了落實。

    為了把制度落實到人,學校與每一個教師都簽訂了責任書,在責任書中明確了每個人的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和獎懲,人人照章行事,使復雜的管理簡潔明了,減少了扯皮推諉的現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 精細“督法”,逐級檢查考核

    制度有了,如果不執行怎么辦,執行不到位怎么辦?所以一項制度的落實關鍵是檢查和考核。蔡林森校長每天早上檢查完早操后,接著檢查早讀,一個近70歲的老人,忍著膝關節骨刺的病痛,四層教學樓64個教學班,他逐一的檢查,一個也不放過。

    蔡校長剛到永威學校不久,任太平董事長就給我打電話:“老師們對蔡校長有意見”。我說“什么意見?”老師們說在校長辦公室里找不到他,他經常不在辦公室。我說這是他的工作作風,他是一個行走著的校長,他的辦公室形同虛設。

    他很少坐在辦公室里,64個教學班他每天都要跑二、三趟,不停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學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心中有數。如教案一周一查。不僅要查備課節數,還要查教案是否符合要求(依據“備課制度”),不符合要求的教師復備,主管校長和教務主任要提供具體指導。作業一日三查。上午查前一天晚上的作業,下午查上午的作業,晚上查下午的作業。查教師作業批改是否及時,是否認真,有無錯改。

    學校實行逐級責任制,副校長、教務主任、教務員每個人都有具體的分工,定時檢查,并要將檢查結果及時、準確地進行記錄。

    蔡校長對副校長和教務主任說:“我注意的,考核的,首先是你們倆,這叫大家都負責任。你們這兒就好比是牛鼻子,牽住了這兒,我就牽住了全校;這兒是一個瓶頸,是一個戰略要地,我要一天到晚像個魔鬼似的纏住你們,我跟在你們后面比跟在教師后面有油水。我要跑‘市場’,到教師中、學生中發現問題,以他們的問題算你們的帳。”

     在永威學校,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一天都不能拖。正是由于這種精細化的管理,蔡林森校長才把洋思中學的辦學理念在永威學校移植成功并創新發展。

     所以我們學習永威的經驗,首先要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其次才是教學經驗,因為“三分教學,七分管理”。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韩另类在线第一页 | 亚洲欧美91AV | 亚洲欧美偷国产精品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湿香蕉网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美利坚 | 思思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