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可以說是一種藝術的表演,它是教師語言表達、情感投入以及對學生思維、注意力的引導、誘惑的綜合體現。在二十幾年的教師實踐中,經過不斷的探索、積累,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實踐和經驗使我覺得,要搞好課堂教學,應該注意教學上的“三忌”。
一、“忌”沒有備課,憑想象傳授知識
備課是每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且是首要任務。教學任務的完成要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創造條件,把科學文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真知,同時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的一種特殊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教育目的的實現者,又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起主導作用。
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以教學內容為依據,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除學生這個積極因素外,教師的教學內容就成為這個過程主要矛盾了。教師和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是否解決好,主要表現在教師是否真正掌握了教材,吃透了教材,是否把自己、學生、教材三者融匯起來,也就是備好備透了課。如果做到了,在備課時就能選出最佳教學方案。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水平,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傳授知識,教與學緊密配合,兩個“轉化”才能收到效果。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人并沒有真正做到認真備課,而憑想象,憑自己所謂的“長期教學經驗”來傳授知識。或者備課僅備教師自己的一面,而沒有考慮學生的一面,因此實際教學中就不能做到教與學的緊密配合。兩個“轉化”也就不能收到效果,最終使教學效果不理想,甚至很差。
二、“忌”以我為準或拔高知識點盲目傳授知識
做為教師常常有一種心態,在學生面前總做得讓學生覺得自己什么都懂,都對,一切以我為準。課堂上教師唯我獨尊,高高在上,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主宰與服從的關系,對學生不同觀點、疑問給予無端地否定,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部給打壓下去,潑了冷水,扼殺和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思維。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但卻是經常會發生。事實上,應該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正說明教師教學的成功,說明學生認真聽課,思維敏捷,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被教師調動起來,使他們富有創造性,這些恰恰說明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系融洽,學生對老師信任。所以課堂上教師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做法反會損壞自己的形象,沖淡師生感情,使學生對教師及教師所教學科失去興趣。
在過去的教學中我有時會無意識地犯一種毛病,恨不能把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以為這樣做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結果是在一定的程度把學生帶上了“歪路”。學生一有了這個毛病,別人不懂的他們似乎懂得一些,其實這是一知半解,而真正課本上的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這就違背了教學規律。
三、“忌”性子急,亂發脾氣
課堂上教學既是知識的傳遞和能力的培養,又是情感的交流。教學離不開情感,沒有情感就不能打動人,吸引人,引起共鳴。然而身為一名教師,若性子急,在課堂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心浮氣躁,喜怒無常,愛亂發脾氣,那么課堂教學活動注定要失敗。剛工作時,我常常也會放縱自己,把握不好尺度,尤其對一些學習成績不好或平時表現不佳的學生喜歡冷眼相對,言語不羈,隨意遷怒,批評、諷刺、挖苦學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學生對教師失去信任,也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因此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時時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忌”性子急,“忌”亂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