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怎樣對待“教不好”的學生

時間:2014/2/23

有老師來信:“……每次教畢業班總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上課遲到,學習無絲毫興趣,故意破壞課堂秩序,甚至頂撞老師,混日子成了他們的生活常態。而對這些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雖然通過各種方式做了大量工作,但常常感到收效甚微。莫非真的有‘教不好’的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該怎么做呢?”(山東)

 雖然我知道這位老師指的可能是哪一類學生,但因為這個“教不好”在時下定義含糊,所以不能不說幾句。特別在畢業班,很多老師面對這樣混日子的學生已經夠煩心的了,偏偏總有管理者不停地在一旁說“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教不好”的學生,“教不好”的標準是什么。如果把學習有困難,升學無望(或升名校無望)的學生稱為“教不好”的學生,那就要犯大錯誤。常有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把學科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指標,于是就有了所謂的“教不好”,于是就不斷地有傷害學生的言行。我曾問一名當年的學生為什么不回母??纯矗瑢W生說,老師當年認為他是“教不好”的,每見到總少不了教誨幾句,上大學時想起班主任的臉色,仍心有余悸;現在人到中年,學有所成,經濟上也富有,但仍然憂饞畏譏,不想回母校,擔心當年的老師認為他“衣錦還鄉”,說他“時來運轉”,“抖狠”。其實,當年老師判斷有誤,上高中那幾年,他只不過是有些懈怠,不想做被高考鞭子抽了轉的陀螺而已。他沒有妨礙別人,他厭惡被教師私下里稱作“差生”,然而即使教師當眾羞辱他,他也只是沉默。所以我經常想,如果按考試成績來評論學生,作為教師,我們的職業追求是不是太狹隘,我們是不是會變得低俗,而那樣的教育將傷害多少學生的心靈,教師的工作又將失去多少幸福感!

 但是,不能否認,的確有“難教好”的學生。特別是教師已經用盡了心力,學生仍然沒能培養起應有的學習習慣,甚至缺乏基本的文明規范。這樣的學生,在這個階段實在“難教好”。這個“難教好”,未必是教師 “不會教”,而是這種學生需要“特別會教的老師”。我也曾苦惱過,擔心因為自己的“不會教”,而導致出現“教不好”的學生。工作一段時間后,我想到,學生“教不好”,不一定是教師的原因;即使教師努力了,學生仍有可能在一段時間“教不好”。學生的“教不好”,也有家庭或社會原因。我讀小學二年級時,班上有個學生比我大三歲,——留級兩次,他不想讀書,家里對他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毆打。他的父親沖進教室用鐵錘打他的樣子,五十年過去,我仍然記得。后來又留級,遇上名師,改好了,當了小隊長,成了典型,據說還上了報紙。文革中看“判刑布告”,他因盜竊傷人判了十多年,而且父子幾個一同判刑。我的記憶中,這樣的學生就是“教不好”,遇上了赫赫有名的老師,仍然無法最終解決問題。家庭缺乏教育能力,社會教育的觀念落后,都會導致學校教育的失敗,令教師的努力付諸東流。同樣,目前盛行的應試教育,令一些原本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放棄學業。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管理嚴酷,教師焦慮,方法不得當,也會導致一些學生自暴自棄,產生對抗。這是教育體制和社會文化的問題,教師也應當看到這一點。

 如果我們同走一段路,有的人想停下來看一下風景,有的人想停下來歇一會兒,有的人則是不想走了,我們該怎么辦?我想我們不至于認為這些就是“教不好”的人,我們或許應當寬容他們。有些在校期間調皮搗蛋的學生,走上社會多年后,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些雖然平常,卻是優秀的勞動者,通情達理的父親母親;倒是學??春玫摹凹庾印?,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說明,我們的評價標準不一定正確。學生厭學不一定是品格問題。天賦不夠,一時懈怠,遭遇挫折,缺少支撐,有些則是學校管理和評價觀念方面的問題。

 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學生對人生目標的理解不可能是一樣的。我們鼓吹“成功”、“成才”,期望“成長”,然而我們也許忘記了,學生的生命價值不一定要用這些來衡量,每個階段各有其特殊的生命價值,教師不要以為教育的作用就是 “加速成長”,不要一廂情愿地去“助長”。童年,應當無憂無慮,睜大眼睛盡情地欣賞世界;少年,應當純真率真,——我甚至認為他也可以犯點不大不小的錯誤。有人說,教室就是犯錯誤的地方,很有道理。我想說的是:這個年齡也是可以出點麻煩的年齡。如果中國的孩子個個循規蹈矩,努力地按長輩們的要求努力地去做一切,包括他并不認為正確的事,沒有自由的思想,那樣的教育,能有創造性么?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每個階段“達標”才算“教得好”?教育不是辦奧運,教學更不是團體操,評價學生不應該只用一把尺子。

 也有方法問題。比如,我總是聽到班主任或教師說對“問題學生”“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什么動不動就要“大量”呢?“適量”最好。學生心有郁結,有情緒,他或許想獨處一陣,他認為自己沒有妨礙他人,他希望能讓自己安靜下來;可是班主任每天找他談一次,而且是當眾把他請出教室站在走廊上談話,同學隔著窗戶也能看到老師的“苦口婆心”或“喋喋不休”,這能有什么效果?你把他力圖保持的一點點自尊心全掃蕩一空,背后還說他“教不好”,他非但不會有什么悔悟,說不定更加逆反,走向極端。還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教不好”的學生絕大多數不是品格有缺陷,而僅僅是“青春病”,——有些是對教育教學的厭倦,有的則是家庭的不幸,讓他對一切失去熱情,而不止是學習。多年前的一名學生,家里兩代都有知名科學家,和學者生活在一起,可以說什么人物都見識過了,這時候教師再在他耳邊聒噪“成名成家”,對他能有什么用?他統統看不上眼。很多人認為他是典型的“教不好”,我為也耗費很多精力,總是好上三天,便故態復萌,他自己也很苦惱。20年過去,這位并沒上過大學的學生人到中年,他見多識廣,對社會問題有自己的見解,仍然生活在文化圈中,他自己感到愉快,也能得到大家的尊重。這有什么不好的呢?如果學校評價教師,把所有的學生都“教好”,不僅“一個也不能少”,而且要“規格統一”,那種教育必然也是失敗的。

 我覺得,教師應當有更豐富的智慧分析各種教育現象,有寬廣的胸襟對待特殊學生,而不要怨天尤人。我在一些學校看到教師“挑班”上課,甚至挑選學生,甚至利用職權挑選學生,只敢上“好班”,不敢面對所謂的“差生”,這不僅關涉師德,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來說,也是很不利的。

“慢”是教育的特征之一。同一時間,一把播下的種子,萌芽也有先后,長成的苗也可能高矮不一,有什么可急的呢?我們許多同行總是忘記教育像農業林業,總是把教育當作生產線,以為可以鑄造出一模一樣的產品,這可能也該算是“不會教”吧。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综合 |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 日本系列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