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做個有吸引力的教師

時間:2014/2/20

 詩人艾青說過:“人生的路很長,往往關鍵的幾步,就是在最年輕的時候。”今年畢業的學生來信這樣寫到:“在我人生最關鍵的時候您幫了我一把,如果“幫助”被這樣傳遞的話,您的價值就可以用“摩爾”計算了!”當然,這是學生對我的勉勵。但使我更明白感情引人向上,給人以力量,只有老師魂系學生,才有學生情系老師,我最大的慰籍是贏得學生的感情,享受著師生交融情感的愉悅,這種感情的力量就是我幾年來教師工作的主線。

  一、注重師生情感交流,達成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我在教學實踐中了解、探究到,造成學生學習成敗的原因,有環境條件因素,更主要的是自身因素。鼓勵學習優異的學生穩步上升,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改變暫時的落后情況,關鍵是調動他們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排除認知障礙、情感障礙、意志障礙和觀念障礙。我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做法是:

  1. 做個有吸引力的老師。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為此,我要以自身飽滿的熱情和生動有趣的語言、自然端莊的體態和簡明清晰的思路,去尊重學生、影響學生、吸引學生。和我同頭兒的王老師以她踏實、認真、誠懇的人格魅力把學生吸引到她身邊,學生約到幾點就等到幾點。我以一句真誠的話打動了學生,我說:“我在課堂上沒有本事使全體學生都聽懂,你聽不懂完全是我的責任,請你利用課余時間來問我問題。我保證讓你滿意,而且決不會出現你問我一個我回問你一個的情況。”學生打破顧慮,自此,化學組便門庭若市了,問問題的學生排起了長隊,都應付不過來,非常感謝的是我們全組老師經常幫我們倆回答學生們的問題,中午從沒休息過。

  2. 注意個性差異,促使學生健康發展。
  學生學習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了保證不同類型學生都成功,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了解學生。既要分析全班學生的共同特征,如基礎知識的掌握、接受能力的強弱、學習習慣的好壞;又要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了如指掌,如智力水平、學習態度、興趣愛好等。從而有意識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取得成功、獲得承認的愿望和需要,對于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渴望成功的心情更為強烈,成功后的快樂是他們渴望學習精神力量的重要來源。下面舉一個教學中的例子:我們讓學生做一份試卷,根據經驗大都知道學生會在什么環節上犯錯,哪些概念上混淆。但始終弄不明白的是多次重申的問題,學生為什么屢犯錯誤,并非教師沒有講清楚,那么他們對這些問題又是如何審視和思索的呢?于是,我決定讓學生上講臺講一堂試卷分析課。這一提議得到了全班學生的積極響應。我的化學科代表是個認真負責,能力較強的學生,課下常愛解答同學的問題,在班里威信很高,被學生們昵稱為“助教”。他激動地對我說:“老師,我為準備這堂課興奮得一夜沒睡,能不能讓我講一整堂課,過過隱。”其他同學都欣然同意,并表示全力配合,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科代表在講臺上,引導審題、講述思路、板演過程、投影小結,頭頭是道,思維敏捷;臺下同學們提出各自的巧思妙解、“獨門絕活”以及思維困頓。我也舉手回答了幾個問題。課后學生們的評價是:“就象開了一場“歌迷音樂會”,通俗、易懂、熱烈、參與、難忘。”我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種全員參與教學模式就是:全體師生、全身心、全過程,知、情、意、行融為一體的參與。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起點是參與、重點是學會、關鍵是投人、核心是創造。在近一年的新教學模式探索中,全體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進取;在進取中穩步、遞進地成功。我的科代表帶動了一批成績優異的學生,我們在課上經常開設全員參與教學活動,課下組織“一幫一,幫你會”學習小組,口號是:“我們一起成功!”。做為教師的我,從教學策略上兼顧兩頭,帶動中間。對能力強,好學肯鉆,成績好的學生適當提高要求,常幫他們找不足,想法彌補,精益求精,培養精品意識;對暫時落后的學生制定“逐個”擊破的辦法,哪里好補先從哪入手,不求多得,只求少丟,樹立信心意識;對中等同學,分類提出要求;確定近期目標,制定長遠計劃,穩固優勢,增加進取意識。考前放假期間,我把自己總結的習題方法集借給學生,并幫他進行了補習。功夫不負有心人。

  二、精心設計教學,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思路就是化學教學思路設計的中心。研究學生的學習思路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既要考慮全體學生學習思路的共性,又要考慮某些學生的個性。在這兩年的高三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學習的幾大誤區,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教育心理學,我們采取了一些相應的對策,在今年的高考中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誤區一:總是在總結失敗的教訓。
  作業、試卷講評后,學生的自我分析和總結是十分必要的,能及時發現知識的漏洞和思維的缺陷。教書七年,看到的學生試卷分析,總是在總結自己失敗的過程。錯誤的成因是由于知識的薄弱,一系列概念混淆不清而形成的思路不明,學生自己不可能剖析得很清楚。于是,又在多次的教訓中反復失敗,耗時耗力收效甚微,造成部分學生對學好化學失去了信心。解決這一問題的合理思路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只總結做對的和自己感覺做得最滿意的題,變反復失敗的惡性循環為反復成功的良性循環。具體操作如下:選擇你做得很滿意的題目寫下一些體會。(參考內容:這題考察了哪些知識點;你是如何審題的,題“眼”即關鍵詞是什么;記下你的每一步思路,特別是第一步,告訴我們為什么這樣想,還有別的思路了嗎?請給這類題做個小結給我們一些啟示;這些成功的經驗對你失敗的地方會有幫助嗎?)學生對這樣的總結既感新鮮又感實用,讓他們嘗到探索知識的甜頭,感到自己正走向成功、取得成功,成功的喜悅將轉化為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對自己今后的學習充滿信心。

  誤區二:總以為自己在“馬虎”上失分,這是一件小事。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承認自己小考小馬虎,大考大馬虎,還常為此事痛心疾首。學生、家長甚至老師也認為這是學生自己學習習慣的不良而造成的,只要注意就能得以改正,然而事與愿違。看來是不是我們共同疏忽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因呢?從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和調查中發現,其實是學生的“審題”能力差在作怪。學生由于某些知識的遺漏而造成審不出關鍵“題眼”,挖不出暗示“機關”。老師一語點破,便簡單地歸咎為自己沒看見這些要點,總有“馬后炮”的感覺。倘若審題有誤,便意味著失敗已經來臨。幫助學生過好審題關就是成功的一半。我的辦法是:1.越是覺得見過的熟題越要仔細審視。粗看題目,容易滑入常規,以自己的定式思維篡改原意。這時把我好象做過這道題的思緒拉回來。變成我正在做這道題。2.學生誤把讀題當成審題。教學中盡量訓練學生只讀一次題目,便明確解決什么問題。這就要邊讀邊把關鍵的詞語、數據翻譯成化學用語和簡潔的框圖路線,找出內在聯系。其實這就是在構建解題的思路,同時題中的數據、化學方程式也一目了然了。再深挖題目內涵,找出暗示機關,這樣的審題為解題鋪平了道路,然后分步求解或整體求解得出結論。學生在教師多次反復地、有目的地指導下,科學的審題方法就會逐漸形成,從而其解題能力也將得到明顯的提高。

  誤區三:只注重一個個知識點的掌握,不善于培養知識加工能力。
  化學學習的一大特點是理論性表觀上比數學、物理顯得淺顯一些,容易聽懂,但不易保持。很多學生復習中總抱怨:“化學知識零碎繁多,雜亂無章,但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個知識點不會或遺忘就株連九族。形成一講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錯的局面,到底該怎么辦呢?這是化學學習中普遍存在的情況,因為學生的學習往往容易形成教師教什么就記什么、課本上有什么就學什么。比較注重對一個個知識點掌握,而缺乏對知識體系的總體把握。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知識加工能力,揭示規律隨機應變。具體來說,就是將零散的知識收集起來,從不同角度總結歸納,將知識按其內在聯系抽象、概括、邏輯地統攝成規律,去解決問題和探求新知。學生自學習化學起就不斷地大小總結的寫著,但多數是教師總結的“翻版”或課外參考書圖表總結的“再版”,學生為做總結作業而總結,因而用起來不能得心應手,也就失去了總結的意義和興趣。原本小結、總結應是學生逐步形成的學習習慣,現在不得不硬性變成一種作業形式了。其實,自我有序的生活是高質高效的。學習也是這樣,無序零亂的知識不會帶來高效率;不帶個人體會的總結,永遠不會在應用時隨心所欲地從大腦中索取,將知識作最優化的組合,形成清晰的思維通路。那就只能在“題海”中重復著你永遠不會錯的題目,在你急于想提高時事倍功半。所以,我們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結束后,先給學生做總結示范,并和解題思路緊密相連,讓學生體會到只有這樣做就能找到學習的“捷徑”。嘗到甜頭的學生自然就主動地將其中的知識內容分解重組,想方設法地形成嚴密的邏輯體系,這時我們再讓他們將體系的每一個片段在各個知識點上得到落實。之后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繁多知識的規律揭示、感悟,建立屬于他們自己的合理的知識體系,使之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應用。許多學生感嘆:“這回可找到學好化學的竅門了!”

  誤區四:跳入“題海”,對的老在做,錯的還在錯。
  曾出過高考題的北大教授嚴宣申說:“高考復習時學生只需做300道題即可。”至于哪300道題他沒說,當時在場的許多有經驗的老師都驚呼:“這題量太少,簡直開玩笑!”我想沒有中學教學經驗的嚴先生說的有沒有可能呢?有什么根據呢?我決定調研后再說。于是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高考說明、研究了近10年的高考題目,茅塞頓開。高考試卷中考察的知識點每年約含110個左右,分布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實驗、化學計算五大知識體系中各有比重。100%考的重點、難點、熱點共有27處。這10年的高考題不就是300道左右嗎!做透了,弄懂了,知識點就復習較全面了,基本技能也從中得以培養。我把這些想法和嚴先生以及市、區教研員進行討教,得到肯定。這300道高考題是經得起推敲的,比市面上的各種所謂“星級”試題,更能全面地對學生進行學科素質的培養。如何讓學生通過做這些題就能將煩亂的知識成系統,象計算機中的“菜單”一樣有序地在大腦中織成網絡,做題時隨時享用。看來按部就班地做題是不會有太大功效的,于是我就讓學生把自己不會的題型交一張清單上來,結果驚奇地發現大多數包括在常考的熱點之中。熱點之所以熱,無非是學生沒有領悟這些概念的真諦,題并不難卻常考常錯,形成了它們的區分度好,自然成熱點。于是我將近10年的高考題細分成一個一個專題,挑選學生常錯的印成專冊,先讓學生從中選擇部分題目練習,再從習題中總結知識結構,比較混淆的概念,歸納物質通性,小結性質特點,體會解題思路,從中得以啟示。課堂上師生再共同討論,每個學生將自己對這部分的見解各抒己見,補充疏漏。(疏漏的地方正是自己這部分存在的問題,找到結癥,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我又對每一專題都做解法歸納,巧思巧解揭示,學生再做完此專題剩下的哪一部分,同時對這類題型或概念出現過的錯誤做自我糾正,寫下心得體會。有的學生高興地說“這次可找到解這類題的絕招了,一輩子都不會忘。”事實也確實是這樣的,學生真正明確了自己哪些知識弄懂了,哪些知識還存在什么問題。高三(3)班學生對高考化學科的班平均估分僅與高考分相差半分,就是鐵的事實。
  又有的學生從學法中得到了樂趣,投考了師范化學系,有的學生所有志愿都是化學專業,最終如愿以償。(其實在此之前他的化學從沒有及格過)。

  結束語:
  耐心、熱情、自信地等待著教學的效益。
  教學的樂趣常常在于等待,就象種植、培育和供養種子,期待著它成長得健康、充分、有用一樣,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之相似。因而我要不斷地閱讀、思考并促進學生思考,和學生們交流自己的疑惑和觀點,和同事們分享自己的經驗。保持廣泛的能力和興趣,在課堂上求創新、在交流里求競爭、在學習中求發展、在教研上求提高,逐步達到教與學的最佳耦合。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色鬼777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7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中文片 | 亚洲欧美在线影院点击进入 | 中文字幕第78页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