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作為學校最主要的領導,主要職責是搞好管理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校長是導演、設計師、總指揮和領跑人等角色。然而,校長要能更好地提高領導執行力,要能在全體教職工中樹立更高的威信,除了這些權力影響外,還應注重非權力角色的影響力。這就需要校長樹立重在“參與”的意識,學校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或正當的娛樂活動,校長要自覺關心并積極投身其中,自覺地、主動地和積極地扮演好“參與者”角色。
甘當“群眾”。在很多場合,校長可以拋開手中的行政權力,把自己當成普通教師中的一員。一是模范遵守學校民主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在獎懲功過、好壞方面,應該都與教師相同,尤其是在“懲”方面,校長要實事求是,對自己決不姑息。如此,最能保證學校的政令暢通。一是積極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包括正式的工會活動,在活動中放下架子,不一定要再當“領頭羊”,不一定要榮獲前幾名,這樣的“示弱”不會有損校長形象,反而會讓大家覺得你是一個真實的可以接近的校長;包括非正式的教師體育鍛煉活動,如打乒乓、打籃球等,校長即使沒有時間參與,也可以在旁邊欣賞一會兒,或者微笑著看一看,或者和教師拉拉家常,或者對精彩處喝一下彩;還有如老師正常的聚餐、下班后的聊天等等,校長都可以適度參與。
甘當“聽眾”。筆者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某校文科教研組長李老師說校長多次強調要搞好教研活動,比如公開課的教學研究。于是,他專門請了學校的一位骨干教師上課改示范課,并告知他要請校長也來聽聽這堂課。上課的教師準備非常充分,為的是要顯示自身的實力,讓這堂課真正成為“示范”,也讓大家知道自己不愧為“骨干”教師。到了上課那天,李老師在學校小黑板上出了通知,讓全體文科組教師作好聽課的準備。之后,李老師再去邀請校長聽課,校長說到時我會來。示范課開始時,講課的老師和聽課老師都非常認真,因為大家都知道校長要來,可是一等再等,也沒見校長的影子。聽課教師開始交頭接耳了,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聽課了,有的教師講話的聲音越來越大……面對此情此境,講課老師也沒有了激情和熱情,后半時的課幾乎就平淡地敷衍過去了。一直到下課,校長還是沒有出現。下午評課,大家還是那幾句套話。可見,校長參不參與聽課,關系著教師的激情和信心。日本學者佐藤學在《靜悄悄地革命》一書中也指出,學校改革要成功,只有在所有教師都開放教室,互相觀摩教學、互相批評時才能構建起來。這種開放不是物理性開放,而是心態的開放。所以,校長要堅持多參與教研活動,并且很多時候要甘當聽眾,這樣才能促進本校教師心態的開放,才能讓要課堂教學改革高效地推進。
甘當“士兵”。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工作,教學改革應該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方面,所以筆者建議校長應該當一當教師,親臨一線去率先搞好自己的那塊試驗田。校長要能親自上主課,而且能上好,就敢于說這樣的話:“哪一天我不當領導了,教書還是一個內行。”校長要敢于表這樣的態:“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實踐課堂,方能實實在在地發現問題,了解教師的難處,不會犯“站著說話腰不疼”的毛病;立足課堂,和教師互相觀摩和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改革方案便不會成為空中樓閣。對此,校長不僅要當指揮官、觀察家,還要當沖鋒陷陣的戰士,與教師并肩戰斗。校長身先士卒,容易和教師產生共鳴,老師們也自會深受其鼓舞,頑強地在教育陣地作戰。校長在教學方面樹立的威信也最令人佩服。除了上主課,校長還可以多讀書,還可以勤于寫,這些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樂當“貼心人”。一所民辦學校的校長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他在總結時說:“善待教師,就是我成功的秘訣”。所以校長應該和學校教師做朋友,甘當教師的“貼心人”。當教師工作還不熟悉時,校長就熱情地給其以幫助;當教師工作遇到困難時,校長就給其以信心和勇氣;當教師工作不慎失誤時,校長就給其以理解、安慰和希望;當教師生活遇到挫折時,校長就給其以溫暖和友誼;當教師工作取得成績時,校長就告誡其戒驕戒躁,繼續努力。校長和教師良好的關系是團結的基礎,人際關系狀況反映一個學校的精神文明狀況。校長甘當教師的“貼心人”,這個學校必然就會團結,大家會齊心協力,工作高效而愉快。反之,校長和教師只是的“陌生人”,學校就可能人際關系緊張,不能形成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