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安徽宿松有位頗有名氣的傳奇校長。他當校長三年,一所落后學校成了一所遠近聞名的好學校;他又調到另一所質量差的學校,不到兩年又變成了一所名校。教育局領導說他是一個杰出人才,把他調到鄉教委當鄉教委主任,可惜不久死于車禍。
他有什么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呢?
這位前輩是我大哥同學,跟我校徐老師是莫逆之交。徐老師說,他當校長主要做兩件事,一是自己每天把辦公室里打掃得一塵不染,把報刊雜志擺放得整整齊齊,叫學生把廚房、廁所打掃得干干凈凈。二是為老師辦事。他送骨干教師外出培訓,聯系教研組外出聽課,給年輕教師介紹對象。老師評職稱,他忙前忙后;教師家屬生病了,他給聯系好醫院、好醫生;老師家庭鬧矛盾,他登門做工作。
太婆婆媽媽了些吧,聽后一頭霧水,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后來我走上學校管理層,主持學校工作。一天到晚忙里忙外,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堂,辦公室,教育局,鄉政府,忙來忙去不外乎三件事,質量,安全,經費。每當身心疲憊,心力憔悴時想起那位傳奇校長,真的羨慕這位前輩閑庭信步,舉重若輕的瀟灑。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學校三件事,質量,安全,經費,那是傻子都知道的事。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永恒主題,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安全是質量的前提和保證,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珍愛生命,安全第一”,應該警鐘長鳴。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學校硬件、軟件,樁樁件件都離不開錢。錢不是萬能的,校長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在這三件事中,核心是質量,安全是前提,經費是基礎。質量是學校的生命,說一千道一萬學校終究是培養人的地方。怎樣實現提高質量這個目標呢?“條條大道通羅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就個人素質而言,校長不必是文學家,一揮而就,下筆千言,但要善于總結,善于提高;校長不必是演說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尤其是迂回曲折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讓所有人都心悅誠服。
校長首先是教育家,是教學行家里手。校長是三軍統帥,主將不力,累死三軍。校長必須熟讀兵書,通曉戰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校長既要有望遠鏡,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又要有顯微鏡,明察秋毫,未雨綢繆。立足校情,科學發展。未出師而“三分天下”,大至學校總體布局,遠期規劃,小至全期各項工作安排;“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學校工作規劃,人事安排均作通盤考慮。
校長必須能辦事,辦好事,不亂事。而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縱然渾身是鐵,又能打出幾根釘?校長是決策者,不可能事必親躬。校長取勝之道,關鍵在用人;知人善任,“好鋼用在刀刃上”。誰是先鋒,誰是后衛,誰押送糧草。校長用人之道,在用“能人”,而不用“小人”,“人無完人”,不能“求全責備”。
校長是決策者,是司令,又是政治委員,“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校長是調和劑,是“萬金油”。不能當孤家寡人,必須和全體教師打成一片,不只是一塊搞教研,還要一塊汗流浹背打球,一塊暢懷痛飲喝酒,一塊海闊天空吹牛,成為心心相印的鐵哥們。只有全體老師學生群策群力,同呼吸,共命運,才能用智慧和汗水換來高質量。
人心不一。“人上一百五顏六色”,校長必須婆婆媽媽,既要跟優質課教師心心相印,又能跟性格孤僻的教師有共同語言,還能跟性格暴躁的教師吵架后又握手言歡。校長是全體師生的校長,不能有對立面,穩定壓倒一切,和為貴。校長要善于后發制人,不打第一槍,還要允許老師打第二槍!
物質刺激是塊臭豆腐。然而錢不是萬能的,錢多了更是萬萬不能的。離心離德,縱有金山銀山,也不能調動老師積極性。制度是人定的,必須嚴格執行。但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削足適履,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因制度傷害人的積極性,憲法也作修改啊!
“穩定壓倒一切”!校長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糾纏,求安定,維穩定,不折騰。大度,大器,大成。學校穩定發展,質量提高,校長就是功臣;內部不團結,甚至出現上訪鬧事,質量下滑,校長就是學校的“罪人”。
校長要有“刀子嘴”,對壞現象要扛斧頭,敢于批評,“有潑辣之風,無武斷之氣”;又要有“豆腐心”,善做教師思想工作,排難解紛。對壞人壞事要“金剛怒目”,又要“慈眉善目”。“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校長要虛懷若谷,“宰相肚里能撐船”。教師的閑言碎語,不滿,牢騷往往向校長發泄。校長先要冷靜,聽人說完,想一想,正確的肯定,錯誤的解釋。待人平等,敬人,人才會敬己。說話要三思,做事要穩重。不斷樹立威信,增長才干,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校長必須帶頭搞好繼續教育——不僅僅做表面文章,而且在教育科研上下真功夫。校長自己率先垂范,選擇關鍵問題作突破口,親自抓教育科研,擔任課題負責人,取得一手材料,做專家型的校長,培養專家型的教師。校長必須姓“教”,在學校安全上舍得投入,不留安全隱患;在教學設備上舍得投入,好鋼用在刀刃上;在培養教師上舍得投入,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
這幾年,我退居二線,靜觀其變,觀察我校年輕有為的校長,時常想起宿松這位前輩校長。學校的事,其實說來說去還是兩件事,環境的事,老師的事。讓校園有一個整潔、干凈的環境,既是場面上的事,又是精神層面上的事。讓老師沒有后顧之憂,一心撲在教育工作上。這才是真正以人為本,以老師為本,以學生為本;急,師生之所急;想,師生之所想。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齊,泰山移。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歸根到底一件事,那就是人心的事,這樣看來校長之道在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位前輩取勝之道在不顯山不露水的經營著民心工程。那是“飛花摘葉”,“乾坤大挪移”,驚世駭俗的絕世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