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工作其實就是一顆心與多顆心的碰撞、磨合,互動、對話的不斷重組、提升過程。用心教育管理學生,這是一個永不落伍的話題。然而,班主任的用心果真能換來超值的教育效果嗎?答案是不確定的。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用“心”也要有“度”。
施愛心,控溫度
人們常說,愛一個不喜歡的學生才是大愛,可是,班主任如果愛過了頭同樣對學生也是一種傷害。筆者曾接任過一個班級,其中有一位學生,父親終日酗酒,母親智力不健全,他身上劣跡斑斑。為此,我各方面都給他以關愛,時常拿些衣物給他,經常和他嘮家常,對他的小過錯點到為止。大約經過了一個月后,有科任教師向我訴苦,說這個學生讓我寵壞了。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對這位學生愛的溫度是有些過高了,沖昏了他的頭腦。從此以后,我又開始對這位學生的愛進行降溫:當發現他趾高氣揚時,我就及時提醒他還有許多缺點:當他打著我的旗號發號司令時,我馬上站出來制止。當班主任調控了愛的溫度,就掌控了教育的主動權和方向。
持恒心,增韌度
許多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大都采取剛性措施,各種量化考核花樣翻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恒,學生演繹成了分數的奴隸。這種管理墨守成規,故步自封,缺少的是柔度和韌度。如對學生早自習遲到的現象,一定要問明原因,具體問題具體處理,千萬不能搞一刀切,使管理游刃有余,為學生欣然接受。
善專心,拓深度
大多數班主任每日專心致志地進行班級管理,其敬業精神可佳,但在管理的深度上始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缺少深度,重復昨天的故事。作為班主任誠然專心管理做法值得學習,但深層次管理的能力必須提高上來,以便更好地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環境。這就要轉變管理理念,拓寬管理思路,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網絡學習。
常細心,見精度
我們發現,有許多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事無巨細,身體力行,特別細心。這樣做的結果是,班主任終日被雞毛蒜皮小事所累,嚴重沖擊了正常班級管理工作。筆者以為,班主任要變抓“細”為抓“精”,以滴水見太陽之功管理班級,該放手就放手,把學生自我管理的權力交還給學生。班級管理在要“精細”上下功夫才有出路。
秉公心,定尺度
班主任都喜歡自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一視同仁,秉以公心,尤其是在評選班干部和優秀學生方面。但有時班主任的公心缺少制度和尺度依據,大都是班主任的一已之言,學生只有隨聲附和。因而,班主任要以制度、尺度為公心的代言,班主任無權左右班規和制度。公心盡在班級管理制度中。
思苦心,明效度
班主任都有這樣的感覺,對學生教育有時好心不得好報,學生以怨報德。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問題。班主任的苦心實際也做了不少無用功,多走了不少彎路。班主任要在“苦”中尋找教育的最佳點,實現“苦”教有所值,“苦”育見高效。從“苦”中解放出來,做一個甜蜜的班主任。
傾貼心,保鮮度
對學生的貼心教育,需要的是持之以恒。貼心不是兩顆心的簡單相加,而是生命的交融和私語,這一過程是漫長的,只有心的反饋和回應才謂之“貼”。貼心要有新意、新鮮感,才會適應變化無常的學生心理。班主任要時時注入心的保鮮液,教育之樹才會常青。班主任的心永遠是年輕的,她會滋養學生的心不會枯萎。
多賞心,撥亮度
賞識是學生前進的不竭動力。班主任多賞心,就是點燃了心燈,照亮了學生進步的征程。班主任的賞心之燈愈亮,學生就會行走得越自信和越寬廣。賞心來自于對學生的細微發現,來自于學生的丁點閃光,點點光亮,燃燒著學生一生的追求。多一分賞心就會給學生多一條開拓的路線,多一分賞心就會給學生增加一次創造生命的奇跡。班主任要高高舉起心燈,讓光亮照耀學生勇往直前。
育童心,儲信度
親其師,信其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個“親”字包涵多少內容?親近學生的童年,感知他們的童心,說其語言,玩其游戲,理解他們的歡樂和痛苦。班主任呵護學生的童心,要小心輕放,注意維護,唯有如此才會在學生中有信度。信則立,不信則廢,童心可鑒。保持一顆童心,讓班主任的信度增值。
激野心,創名度
做一個草根式的班主任固然重要,但成長為一個名班主任更是一生為之而奮斗的目標。班主任要有野心,雄心勃勃地探索班主任工作經驗,在實踐中反思自己,向同行學習,向大師請教,在網絡中資源共享,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學會推銷自己,以“做一個名班主任”鞭策自己不放棄、不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