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隨身必備的“六件工具”:
一串“鑰匙”
每個教師都是一個“能量源”,每個“能量源“都有一個具有自身特點的“閥門”。
所以,優秀的校長會找到適合開啟每個老師“閥門”的鑰匙,會讓每個成員在工作中歡快地釋放自身的能量。
反之,如果管理不善,人文缺失,有些“能量源”就會處于閉鎖狀態。這樣的狀態表現就是,消極混日子,或是牢騷滿腹。
另外要注意的是,校長的“鑰匙”應該是“一串”,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所以沒有“萬能鑰匙”。
一支“畫筆”
校長應該是一個“畫家”,不僅能給學校整體發展畫出一張最美的愿景藍圖,而且也能夠給每位教師畫出最適合的發展畫卷。
這便是愿景管理技術,是基于“動力學”的原理,基于目標管理的要素,在外力激發下,讓內力與外力方向一致,讓學校和教師獲得最大“加速度”。
一把“改錐”
學校好比一部機器,在運行中需要隨時監控機器的各部分情況,任何一個“螺絲”的“松動”,都會給這部機器造成危害。所以,校長需要經常對一些部位的“螺絲”進行緊固。
具體可以這樣解釋,任何一名教師、員工參加工作久了,都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甚至原本很優秀的教師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也出現了工作拖沓,跟不上節奏的現象。
這時,校長必須做做思想工作,這就是“緊螺絲”。
一個“放大鏡”
校長拿著“放大鏡”干什么?絕不是去看老師的缺點,而是用它看老師的優點。
當我們把老師的優點放大時,你會喜歡和欣賞你的老師,老師也會欣喜和感謝校長,這是會賞識老師的校長所為。當然,得到校長賞識的老師必定會心情愉悅,工作也必定會效果最佳。
需要小心的是上述的反面,一些校長總是拿著“放大鏡”找老師的毛病,吹毛求疵,百般挑剔,顯擺自己“厲害”的同時,打擊老師的積極性,但校長也未必開心。
而且,學校整體工作氛圍會因校長的工作方法受到影響,這是問題的關鍵。
一架“望遠鏡”
校長的高度和視野決定了學校的辦學品質和前行方向。所以,校長手中應該有一架“望遠鏡”,要善于站在高處去望遠。
望遠關鍵是看什么?
首先要看的是現代教育的發展走向,因為校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帶領學校航行的“舵手”,“舵手”的基本功就是把握方向。所以,校長要用這架“望遠鏡”確定正確方向。
其次是“望遠探路”,校長在學校發展的大方向確定之后,必須給大家找到一條最佳的行動路線,以避免多走彎路和冤枉路。當然,這便需要校長拿著“望遠鏡”去前瞻和遠瞻。
一架“顯微鏡”
曾有一說,校長應該“抓大放小”。于是,有的校長便只管大事不問小事,這屬于誤讀。因為“抓大放小”只是在詮釋校長用權的問題,而不是指工作方法。
事實上,一個好校長必須做到的是“抓住大事,關注細節”,也就是“抓好兩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為。具體說,校長抓的大事就是辦學思想、學校文化、發展策略、規范管理等。
而抓小事指的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在工作落實上必須把調研放在“神經末梢”上,必須在細微之處發現問題,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工作不出現“漂浮態”,才能以身作則,才能體現校長的務實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