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聽校長口頭禪的“弦外音”

時間:2016/2/26
在學校發展中,校長的管理理念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長的口頭禪可以說是其教育管理思想的生動體現,往往不經意間又暴露出深層管理思想的局限。本文所列舉的中小學校長口頭禪,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和整體發展的 "絆腳石"。

"學校有一流的建筑設施"

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校長口頭禪,話語中透著驕傲和自豪。然而,如果細細品味,卻發現校長視野中似有兩個盲點:一是學校文化內涵和管理制度的重要地位,二是教師在學校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對于基礎教育而言,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與硬件設施的好壞并不成正比,再好的設施、設備也只能是達成教育目標的工具和輔助手段。一流的設施的確可以成為學校炫耀的資本,但是如果校長不在提高教育質量,加強校園管理上下功夫,總想千方百計籌錢搞建設,結果往往是 "金碧輝煌"的學校外觀終難掩蓋底氣不足的內涵。

一所學校有沒有一流的設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形成自己的傳統,積淀出自己的育人思想。人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沒有人的積極性,學校質量的提高只能是低效的。在保證硬件投入的基礎上,學校應該將質量提高的基礎建立在人力資源的開發上,避免出現只重視硬件而輕視軟件的現象。

好學校,最值得校長驕傲的應該是一流的教師隊伍,最應該向外展示的也應該是承擔學校重任的骨干教師。校長要清楚學校的短處,更要善于經營學校的長處。學校建設不能盲目地求高求大求全,發展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要在適度增加硬件投入的同時,走一條依靠人力資源開發提高質量的道路。

"名校的考核辦法就是好"

此語出自我的一位校長同學發自內心的感慨。當時他剛從外地參觀學習回來,帶回厚厚一摞有關京滬等地名校教師考核制度的材料。他解釋說: "和名校相比,鄉鎮學校不可能有那么多優秀教師,也不可能擁有那么好的辦學條件,這些方面想學也學不來,只能借鑒人家的考核制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考核制度,作為支撐名校發展的重要管理措施,確有值得學習借鑒之處。但是,這些制度往往緊密結合本校實際,有一定的學校文化適應性,同時經歷過相當長一個時期的試用、修改、補充和完善,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圍。南橘北枳,失去了特定的環境,就是再好的考核制度、獎懲措施也很難發揮應有的效應。由于名校大都地處大中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具有多數學校不可比擬的地緣、經濟、生源等優勢,如果不考慮自身條件,生搬硬套,割裂制度與學校整體管理的聯系,則是一種斷章取義的行為,肯定會帶來一系列管理上的問題。

名校之所以 "聞名",往往因其鮮明的辦學特色。向名校學習和借鑒的應該是如何結合學校實際因地制宜,給學??茖W而準確的定位,而不要把目光始終集中在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規范和約束上。訪名校應如賞名山,要追根溯源,只有深入研究它的發展歷史,才能真正領悟其特色的文化、博大的精神和高遠的智慧,才能發現名校真正的"根"。

"教師無事就生非"

把教師擺在對立的位置上,這句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校長管理思想的落后和狹隘。學校管理混亂,不怨制度粗糙,落實不得力,卻怪教師思想態度不端正;學校教學質量差,不怨教學改革不到位,教法陳舊效率低,卻怪教師素質低、工作不努力。在一些校長的管理意識中, "我"就是"官","我"說了算,"我"是政策的制定者,教師必須得聽我的。

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校長的管理行為不是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目的,而是以讓教師時刻有事干為管理準則;不是盡心給教師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而是挖空心思地制訂各種制度、規定、辦法、細則,用條條框框把教師束縛在教學上;不是努力給教師創設積極的發展空間,而是害怕教師質疑,害怕教師反思,唯恐教師有閑暇時間 "胡思亂想"。一些學校對教師的考核甚至細化到教師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每周教案的次數、每節教案的最少頁數、每周聽課的次數、每學期必考的次數,每天政治理論筆記的字數,甚至每堂課教師講課的分鐘數,等等,讓教師疲于奔命,在加班加點中長期超負荷運轉,造成了教師的職業倦怠。

沒有思考,就沒有人類的進步。教師活躍的思想是自身提高和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教師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學校持續穩定的發展。校長只有擺正自己在學校中的位置,把自己看成是學校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學校內部,走進教師心中,走向管理的深層次、高境界。

"重獎之下必有勇夫"

高考獎、中考獎、名生獎、輔導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也引入了一些物質刺激手段,在一段時期內有效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但是如果長期使用甚至過分依賴這種方法則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當教師受到多次物質刺激后,就會產生物質依賴。如果沒有物質獎勵或獎勵少,就會變得比較消極,有的甚至認為沒有物質獎勵的事情不值得去做。另外,教師也有可能逐漸麻木于物質獎勵,要想產生持續推動力,只能不斷提高獎金數額。千方百計地籌措經費,逐漸成了許多校長的一塊心病,影響到學校整體工作的協調發展。獎勵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教師的職業特點造就了他們特別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個人聲譽和地位,渴望得到認可。有前瞻性的校長,都在探索教師獎勵的改革創新之路,如資助優秀教師著書立說,提供進修深造的機會,到名校掛職學習等,把原來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的 "重獎"轉化成了所有教師都能受益的"獎勵"。這些更高層次的獎勵方式,對學校工作的發展和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校長必須懂得,重賞不如重用!自我實現才是教師最根本的需求, "重賞"只能滿足低層次的需要,而"重用"才能滿足教師高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近幾年,這種觀點對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在某校競選校長的答辯會上,面對如何優化教師隊伍的題目,所有的參選者都回答說, "面向全國招聘優秀教師","高薪招聘優秀教師"。招聘放眼全國,可謂大氣,但其"本校無名師"的弦外之音則實在令人擔憂。

教師隊伍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要實現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組合,必須不拘一格,走開放式道路,面向社會建立一種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向外招聘名師確實有一定優勢。但是名師一定要向外招聘嗎?一般來說,校長喜歡向外招聘的原因有三:一是過分迷信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二是不善于發現本校的名師,不肯用發展的眼光挖掘、培養有發展前途的教師;三是可以作為自己的一項政績,借此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在教師人才戰略上,始終存在"拿來"與"培養"之爭。平庸的校長總在埋怨教師,出色的校長總在發現每一位教師的優點、特長。許多青年教師都具有成為名師的渴望和發展潛質,只要校長能用心賞識,就會發現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給他們充分展示的機會,他們就有可能很快成為名師。

校長如果總是眼光向外,學校的發展就會走入誤區。與其費盡心力聘請名師,不如培育自己的名師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校長要努力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真正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堅信自己精心培育出來的 "和尚"也會念經,而且念得更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 亚洲一级一区二区三 | 日韩精品色婷婷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