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那么,人以什么為本?人以心為本!我的這一管理思想的萌芽始于10年前。
2003年,我調任新安縣進修學校當校長。我并沒有刻意去做些什么,而是根據自己的調研和工作的實際需求,為教師做了三件事:一是為每個教研組辦公室擺放了幾盆鮮花,讓“小家”多幾分美麗與生命氣息;二是給每位教師買了養生光碟《健康之路》;三是在教師節前夕,我一口氣寫了100多封信,向全體教師表示祝福,同時征詢他們對學校發展的建議、意見。這三件再尋常不過的小事,卻在教師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由此,引發了我對“作為一校之長,到底應該管什么”的深入思考。
學校管理的第一要素是“管人”,但管人的關鍵在于管心。因為管理以人為本,而人以心為本。管理只有做到了人心上,才能不管自理。所以,學校管理,心是管理的起點,也是管理的終點,更是管理的全程。
我們通常把有效管理分為以下幾種:第一,腳管理——親自走進現場;第二,眼管理——親眼看到現場;第三,手管理——親手體驗現場;第四,心管理——不到現場,也可以用心覺察。
用心靈溝通心靈、用心靈點燃心靈、用心靈感動心靈、用心靈贏得心靈的管理就是心管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能夠感受到相互傳遞的溫暖、真情與正能量,被管理者能體會到被尊重、被期許,從而走進被管理者的心靈深處,使之由心動到行動,從反應到回應。
心管理,是真正能夠引發心與心和諧共振的管理。當代管理學,將管理按方法分為五個層級:第一層級,利用職權,使人馴服——這是“專制”;第二層級,利用訓誡,使人聽從——這是“控制”;第三層級,利用制度,使人約束——這是“法治”;第四層級,因勢利導,使人覺悟——這是“理治”;第五層級,遵循規律,順應人性——這是“心治”。我們所追求的心管理,當屬于第五種管理形態。
心管理的核心是“和”與“合”。“和”是凝心聚力。學校管理的過程,就是團結與帶領廣大師生同心同德,去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
心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愛”與“情”。以愛育愛,喚醒“被愛”;以情燃情,激發熱情。
心管理,首先踐行了“全人成長理論”。全人成長,是指不僅要關注教師這個職業意義上的人,還要關注教師的其他方面。教師身兼多種角色,我們不能單純以“教師”這一角色去定位他。
心管理的文化標識是“心”,我們要做到尊重心、懂得心、敞開心、溫暖心……
一個多角色的人,其生活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我校倡導教師做到八個多一點:多一點興趣愛好,以陶冶性情,豐盈人生;多一點閑情逸致,以優雅從容,富有情趣;多一點運動養生,以健康體魄,享受生活;多一點寬宏待人,以與人為善,和諧相處;多一點博古通今,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一點藝術修養,以鑒賞描繪,瀟灑自如;多一點科技創新,以新興技術,融會運用;多一點社會技能,以善于溝通,進行交流。
通過以上八個方面的引導,我們把關心教師的視野拓展到全方位。這是一種完整的成長、和諧的發展。教師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工作,還有學習與生活;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與心智;不僅是在學校,還要延伸到社會與家庭。
崇尚“水式管理”。幾年來,我校推行一系列“水式管理”措施:與教師協商制定專業發展規劃,教師自主,目標多層次,發展多方向;不將學習、工作任務安排得過滿,給教師彈性空間,把自由的權利最大限度地還給教師;每周給教師安排兩節體育課,校體育館、教工之家每天向教師開放;堅持每周舉辦“幸福時光”主題沙龍,讓幸福在交流分享中傳遞、升華……
我在管理激勵教師時有幾個小策略:用教師的名字命名學校某種文化;制作教師胸卡,上面特別注明本人獲得的榮譽;開展“三名工程”——評選校級名師、名班主任、名學科帶頭人;建立教師業績檔案,讓教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微笑提醒”取代批評與懲罰。
建構“自組織文化”。多年來,我校推行“自主式項目管理”,將學校工作分解為書香校園項目、品牌德育項目、名師工程項目、有效教學項目、學校文化建設項目等12個項目,實行項目招標,實施“五自管理”——行政自動,工作自主,行動自律,專業自創,價值自現。這種讓教師民主管理的方式,一方面解放了校長,鍛煉了教師;同時,也構建了具有校本管理特色的“自組織文化”。我校的自組織文化,有五個要素:第一,誰去做——選擇項目主體;第二,做什么——明確項目目標;第三,怎么做——明確操作方法;第四,做的標準——提出項目要求;第五,做的怎么樣——對項目落實的效果進行評價、反饋。
作者系:河南省新安縣教師進修學校 夏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