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校長如何管理好學校
時間:2016/3/11
一、校長要有凝聚力較強的人格魅力
(1)校長要有很高的政治道德責任。具體工作中,校長要摒棄官位意識,提高為師生服務的熱情,增強干事創業的責任感;淡化管束意識,體現人文關懷;拋開功利意識,提倡腳踏實地的作風;要知人善任,在思想品德、道德修養上做教師的楷模。時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師生,做師生的知心人。
(2)校長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校長必須視野開闊,觀念更新,不斷學習新知識。要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善于思考總結,把學科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能力,使決策達到科學化、最優化。
(3)校長要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現代型的校長應該具有創新精神,有科學的判斷力和決斷力,有自己獨特的思路和獨到的見地,不人云亦云,不步人后塵。
(4)校長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處事藝術。良好的人際關系和高超的處事藝術能夠團結人、凝聚人,把學校的目標化為全體教職工的共同行動,有利于校長意圖和學校整體的實現。校長對人要有信任感、期望感、同情心、寬容心,要相信人、鼓勵人、成就人,理解和滿足教職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創造條件為教職工謀利;要做到表揚用喇叭,批評用電話,使其有溫暖感;對取得成就的教師給予鼓勵,使其有成就感;對優秀教師評優、提拔給予傾斜,使其有歸屬感。
二、校長要有自己先進的辦學理念
“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為的信念,它是一種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校長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
白白地告訴教師、學生和家長,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實施。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校長一要做到實事求是,重視未來,強調發展的超前觀點,以使所培養的人才超前時代。二要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視野,以便為自己的學校確定高遠的辦學目標和正確的辦學方向。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也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擁有未來。三要有虛心向人家學習的態度,在向人家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的同時,還要根據本校的具體
情況,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優勢,展開自己的弱勢,辦出有自己特色的學校。
三、校長在管理上要做到人性化與制度化相輔相成
人性化管理無論是作為一個口號,還是作為一種理念或是一種管理方式,它的提出是符合現代人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管理充滿魅力,它最大限度地去滿足人們的需要,使每位教師感受到人文關懷,而這種關懷又成為連接學校、管理者與教師情感的紐帶。實施新課程改革,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如何使教師緩解這種壓力?如何使教師的喜怒哀樂得以釋放?人性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每期臨近期末,我都要走訪部分中、老年教師,讓老師們都能親身體驗到來自基層領導的關懷。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追求和諧。可學校管理仍然需要剛性的管理。如果說人性化管理講感情、重“親情”、照顧情緒、滿足需要,那么只講人性化未免有失偏頗。因為只講感情并無限度地寬容,會滋生惰性,心理需求會膨脹,索取欲望更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會減弱,工作隨之失去干勁兒,這不是人性化管理的本質。因此,校長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時不能淡化了制度化管理;否則,工作也就無法正常運轉。
沒有制度(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的約束,教師上課遲到就會司空見慣,甚至上課時接聽手機也會習以為常,管理秩序、教學秩序會一片混亂。
在管理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人性化管理必須以制度化管理為基礎,制度化管理為人性化管理提供了保障和支撐。因此,強調人性化不能不要制度化,強調制度化一定要有人文色彩,制度化要充滿人性化的溫情。人性化不是你好、我好、他也好,制度化也不是冷冰冰、赤裸裸的。管理應有條框,但不冰冷,應有彈性,但不盲從。學校管理是在科學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的引領下,以健全的剛性制度和彈性的人性管理做支撐,在二者相輔相成中動態生成,從而有效地促進辦學目標的實現。
四、校長要“知人善任”
鄧小平同志說過:“善于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標志。”“知人”就是發現人才,了解人才。作為校長,必須對本校教師各自的思想狀況、學識專長、興趣愛好、性格品質、家庭結構和社會關系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善任”就是會任用人;它包括唯才是用、用其所長和人盡其才三個方面。也就是合理地分配他人的工作任務,以便達到出色地完成。一所學校辦學的好與差,光幾個班子人員是不夠的,必須有一批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只要組織得好,他們就會人盡其能;反之,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所以,當校長必須知人善任,切忌任人唯親。對工作中的“能人”,應充分讓其釋放能量,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如有的在教研上有專長,可安排其擔任教研組長、教導主任;有的教學過得硬,可安排在畢業班把關;有的善于管理,讓其做班主任,充分施展才華。在用人問題上,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膽識和魅力,讓其大膽工作,發現取得成績,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校長要有寬廣的胸懷,對同志在工作中走了彎路,出現了問題不要動輒訓斥,要幫助尋找原因,及時解決問題,要勇于承擔責任。這樣,老師才能信服,教職工才能全心全意為學校出力,學校的工作才會有起色。
五、校長要常常搞教研、理性思考教育問題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中小學校長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我們的教學如何變知識灌輸為能力培養?如何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又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中小學是開啟學生心智的主要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讓他們得到自然健全的發展,為將來知識積累作準備?這是每一位校長都必須思考的問題。思考的深度決定著學校發展的水平。勤勤懇懇工作,管理好學校是校長的責任;思考如何讓我們的學生更好地發展,能夠贏得未來的競爭是校長的另一種責任,而且是更主要的責任。只要對這些問題有了清醒、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校長要帶頭搞教研,積極探索、研究教育改革中的問題,站在理論的高度去指導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這是提高學校管理層次的根本途徑。
六、校長要有自己的辦學目標
學校管理不能僅僅停留在制度化管理的層面上,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調動教師積極性的層面上,更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考分上。作為校長,在抓好常規管理的基礎上,應該考慮學校如何進一步發展,如何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用開闊的眼界和抱負,認真規劃學校未來的發展,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責任作為辦學的根本目標,使學生情感、道德、能力、體魄、精神諸方面全面發展。校長應善于提出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并且把制定目標的過程變成動員、激勵全體師生不斷奮斗、進取的過程,以堅定的信念、鍥而不舍的精神去實現自己的辦學追求。比如,我校在制定2006年的目標,就定位辦學條件、教學質量進入全縣一類,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這個目標,在總結時,又以此激勵全體師生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總之,管理一所學校不容易,把學校辦出特色更不容易。這就要求我們的校長們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拓展自己,加強修養,提高管理能力,這樣才能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