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更新德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的德育觀念,德育工作必然走進誤區。為此,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在師生中開展了德育工作重要性的教育,使師生明確:德可潤身,德可育心,德可壯膽,德可啟智,德可長才,德可立人,立人德為先。把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工作一切時空的永恒主題。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在更新德育觀念上是這樣做的:
1.樹立新的多層次高規格的人才觀。堅持把行動指向“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質量目標,我們始終堅持教育發展為全縣特別是雙峰西部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堅持科學發展觀,不但注重量的發展,更注重質的提升。
2.樹立新的重主體求發展的學生觀。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裝,看到每個學生的優勢,開發其潛能,培養其特長。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發觀和發展學生的潛在素質,因材施教,給學生創造自主發展的空間。
3.樹立新的重參與勤探究的教學觀。大力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
4.樹立新的重促進求合作的教師觀。教師掌握的有關德育知識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識形態來呈現,而是以行為方式來呈現,教師施教的武器不只是知識構成的系統能力形成的手段,更會有教師的人格力量。
5.樹立新的重引導求激勵評價觀。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關注學生個性人格思想道德的健康和完善。重全面,重能力,重發展,重引導,重促進,重激勵,重過程。杜絕只重學業成績的韁死的、缺乏尊重的評價學生的禁錮和傷害,使評價成為德育工作的外在驅動力。
這樣,通過促進和實現由“管”向“導”的教育觀念轉化,“單一化”向“多元化”的管理方法轉化,由“說教”向“情理”的教育方法轉化,教會學生立德、求知、做人。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的德育觀念,從而使“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發展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思想深入到每個教職工的心。
二、創新德育主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從這一觀點引發出來的結論是:德育的主題應該是培養學生主體的“自主精神”。自主精神的實質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自我發展,自主發展,健康發展,長足發展。它主要表現在:①追求自我價值。②完善自我人格。③堅持自我對象化。④自我融入集體。⑤強調自強不息。它是存在于德育對象的內存驅動力。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激發“自主精神”,就能極大地拓寬德育工作的精神領域,實現由被動教育向主動教育的根本轉變。
在學生“自主精神”培養上,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的: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揮理想行動的前驅召喚力,使之為理想的事業不屈不撓、奮斗不息,實現人生價值。
2.幫助學生培養社會道德,尊重社會公德,使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定融入集體、服務社會的自強信念,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滿足自我發展的精神需求,塑造良好的自我人格形象。
3.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生品質,主動追求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
4.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習慣,不斷規范自我行為,自律自控,遵紀守法,求真向善愛美。
通過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通過“自主精神”的培養,將德育的效能轉化為學生追求思想進步、加強道德修養,陶冶高尚情操,養成良好習慣,完善個性人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規范日常行為的勢能和動能,注重培養學生本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展所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基礎,提高學生的人格約束力和理智水平。例如:學校在期中考試時對部分班級或學生實行“無人監考”措施,是以“完善自我人格”為基礎的。
三、構建德育新格局
****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就是說對教育事業,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為此,我們建立了立體交*的德育網絡,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以適應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德育工作的需要。
1.狠抓德育隊伍網絡建設。①成立了一支以黨組織為政治核心,校長為德育工作責任人,學生管理等職能部門為主干的德育管理隊伍,對德育工作進行宏觀調控。②建立一支以團組織,班主任和其他學生團體為組織形成的德育工作隊伍,具體落實各項德育工作,特別是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每年選定政治素質和管理水平較高、有愛心、有恒心、有強烈的事業心的教師作班主任,定期組織學生教育理論,交流工作體會,外出參觀學習,從事德育科研,撰寫德育論文,形成了一支素質良好,作風過硬的班主任工作隊伍,并發揮了主力軍作用。通過競選產生的高素質的學習干部隊伍在學校德育工作中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③建立一到德育輔導隊伍,如聘請專家學者,英雄人物、公安司法領導等作校外輔導員,進行言傳身教,成立家長委員會,把德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動員學生親朋好友一起做學生思想工作,以親情喚真情等等。④建立社區德育工作點,發揮青樹坪社區作為婁底市先進單位的優勢,把學生置于更為廣闊的社會空間去經受生活洗禮,這樣,點面相連,形成了較為科學的德育隊伍網絡。
2.狠抓德育工作網絡建立。①創新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突出其德育功能。②強化各學科的德育意識,充分挖掘學科德育資源,實現學科德育滲透,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行之有效。③創辦學生干校,業余黨校,并以之為載體,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和實踐方法的培養。④開辟校外德育基地,讓學生走進德育的活教材,充分發揮青樹坪這一衡寶戰役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學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理的深化。這樣,縱橫交織,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德育工作網絡。
目前,我校在德育工作中,以理想教育為核心,以道德建設為關鍵,以文化教育為基礎,以法紀教育為保障,基本形成了管理育人,教學育人,服務育人,家庭育人,友情育人,社會育人的育人機制,保證了德育工作時時有人抓,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干。
四、優化德育環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環境,是一本無形的教科書,時時處處對學生產生無聲的教育,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文明行為的養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校園環境是不可忽視的課堂,優化校園環境,就是要切實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有如下做法:
1.形成和諧校園,和諧的人際關系,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樹正氣,糾邪氣,健康飽滿的人格去感召學生,以奮發有為的定神去激勵學生,以熱情的關愛,優質的服務去感化學生,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去陶冶學生。
2.傳承和弘揚學校精神。①辦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和諧發展和自主創造。②校訓:公、勇、勤、樸。③校風:拼搏、進取、求實、創新。④教風:嚴謹、篤學、愛生、敬業。⑤學風:誠實、求真、科學、善思。⑥校徽:龍。⑦校歌:⑧標志性建筑:大理石校碑,有一尊雄鷹,校訓和朱光亞題詞。
3.搞好校園綠化、美化、凈化,做到道路硬化平整,地面綠草如茵,路旁綠籬環繞,處處綠樹成萌,四季鳥語花香,滿園生機勃勃。讓學生生活在優雅的校園環境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生機。
4.搞好室內布置,在教室、寢室、實驗室、圖書館、科技室、食堂等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因地制宜地懸掛革命導師,英模人物、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等名言和肖像,建立德育長廊,使每一墻壁都成為德育教材。
5.辦好宣傳欄,黑板報,路旁標語牌和警示牌,廣播站,校園網,不斷擴大和充實德育容量和載體,增大尊重人、關愛人、激勵人的人性化內涵。
6.加強綜合治理,優化治安環境,我校是當地公安、司法部門的重點聯系單位,對校的影響學校的違法犯罪的人和事保持了高度勢頭,確保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目前,我校校園無一不是育人場所,無一不是育人環境,無一不是育人資源,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充滿人事關懷的育人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五、改進德育新方式
圍繞“德育為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一中心,依據德育的特點和規律,開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動,做到主題活動系列化,社會實踐活動經常化,活動形式多樣化。我校開展的課外活動主要有:
1.常規類活動:升旗儀式,主題班會,收看新聞聯播,青年學校培訓,學生干部培訓等。
2.培訓競賽類活動:軍訓、體訓、演講比賽,學生干部競選、學科競賽、演講賽,征文、書畫攝影賽,舉辦文化藝術節等。
3.展示鑒賞類活動:主題調查、社會調查、參觀革命歷史紀念地,參觀名優企業等基地教育活動。
青年志愿者活動等
生命在于運動、教育在于活動,在工作中,我們讓學生在活動中得以提高,讓學生的意識在活動中不斷強化,讓學生的思想在活動中閃耀光芒,讓學生在活動中體現價值,發揮潛能。
六、強化制度管理,優化評估體系
制度也可以育人,人性化的制度管理顯示生機和活力,規章制度的制訂和完善,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制度建設不厭其細,德育工作有“法”可依。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是通過強化來改造的,學生在制度的約束力下能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量化管理落實規章制度,為此我們做了如下工作:
1.編制較為完整的德育工作資料。包括《德育工作規程》《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雙峰二中學生文明禮儀五十條》、《班主任工作常規和考核暫行辦法》、《優秀班主任檢查評比細則》、《學生品德評價方案》、《封閉式管理規定》、《安全衛生工作制度》、《寄宿生管理制度》、《門衛工作制度》、《食堂紀律》等12項,形成了一種制度體系,讓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范。
2.檢查評估管到細處。規章制度是先導,科學評價是關鍵。行政值班人員,政教處工作人員,班主任每天從學生起床到就寢,實行全程管理,實施多項檢查,校長、主管校長親自督促,政教人員和班主任逐項落實,做到不留空白,不出漏洞。為使上述制度落到實處,我們開展以創“優秀班級”的評比競賽活動的中心,定期對各班德育和管理工作實行分類量化評估,評估涉及各個方面,每天檢查記分,每月小結公布,每期綜合評估,并以評估數量作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據,調動了班主任開展德育活動和加強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全校出現了教師爭當班主任,爭做優秀班主任的生動局面。
我校在德育創新和制度管理相結合的教育過程中,明確辦學目標,用宏偉的理想召喚學生;改革辦學體制,用創新的思路開導學生;學習英雄模范,用崇高的榜樣引導學生;建設美好校園,用優美的環境陶冶學生;開展多種活動,用親歷的實踐鍛煉學生,制訂科學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和關愛學生充分培養,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