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管理對象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增強,學校文化管理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文化管理:對傳統學校管理模式的歷史超越
縱觀學校管理的歷史發展,適應不同時代的要求,曾出現過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兩種傳統的管理模式。學校的經驗管理是指憑借管理者的經驗和權力來進行管理的一種模式。其特征是重經驗、重傳統;管理手段行政化,管理方式具有強制性;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忽視理論預設,缺乏科學性。
學校的科學管理模式是在20世紀初泰勒、法約爾、韋伯等人的管理理論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同時,也是對企業科學管理的借鑒。學校科學管理的最大特點是科學性,強調學校的一切管理活動都必須遵循科學規律,注重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的結合,其目的是追求效率。學校科學管理模式的最大不足是沒有區分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的不同性質。其主要問題是過于強調標準化而忽略人的靈活性和復雜性,過于強調制度的剛性管理而忽略了文化等柔性手段,注重提高效率而忽略了學校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發展人,從而導致了人作為主體在管理中的部分失落;導致了學校管理中的“物本主義”、“事本主義”、“管理主義”的傾向。
適應“知識社會”和“文化時代”的要求,針對傳統學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走向文化的管理”已成為“21世紀的必然選擇”。學校文化管理是繼經驗管理、科學管理模式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它不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簡單否定和取代,而是對傳統學校管理模式的整合和超越。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再到文化管理,三種管理模式的歷史迭變反映了人類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學校文化管理的含義
學校文化管理是一個新事物,目前尚難給它下一個非常嚴謹的科學定義。目前一般認為,所謂學校文化管理是與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同范疇的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人為本是文化管理的本質。文化管理就是以人為出發點,并以人的價值實現為最終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這種管理是通過管理主體與對象主體之間所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動來實現的。文化管理與以往的科學管理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可以從兩者的比較中進一步認識文化管理的內涵。
總的來看,學校文化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就是強調人在管理中的主導地位,人是管理的最重要資源,尊重人的價值,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開發人力資源,以實現組織目標、謀求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的管理。文化管理是重視人、尊重人、依靠人、激勵人、發展人的管理。
學校文化管理是以重視軟要素為重要特征的管理。傳統的管理靠的是制度、結構、物質等硬要素,管理是直接的、顯性的、剛性的,而文化管理重視人以及與人相關的價值觀、品德規范、團隊精神、組織氛圍、管理藝術等軟要素,以道德和精神引領教職工和學校的發展,管理是間接的、隱性的、柔性的。當然學校文化管理是一個管理系統,它不僅包括管理的軟要素,也包括管理的硬要素,是把學校管理軟要素放到中心位置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統。
學校文化管理是一種強調非理性因素、主張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統一的管理模式。傳統管理模式強調科學與邏輯等理性因素,在學校管理中把一切都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容易導致管理的強制性,妨礙教職工的創造性發揮。學校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而人是具有復雜性和豐富性的主體。人并非完全是理性的,還有非理性的一面。學校文化管理考慮到人的復雜性,既主張尊重人格,適應人性,強調情感、意識、性格等非理性要素對管理的作用;同時,也要弘揚人的理性精神,把管理中的理性與非理性有機統一起來。
要準確地把握學校文化管理的內涵,還需要對以下三對關系進行辨析。
學校文化管理與對學校文化的管理。雖然文化管理離不開對文化的管理,但無論是“對文化產品及其傳播和共享的管理”或是“對組織文化的管理”,都不等同于文化管理。這里的文化管理是指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而“對組織文化的管理”則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內容,如同“教學管理”、“德育管理”一樣。
學校文化管理與學校文化建設。學校文化是繼人、財、物、時間、信息和空間之后的第七大教育資源和管理資源。學校文化管理要以文化這種管理資源去影響、引導教職工和學校的發展。因此,創建高品位學校文化是學校文化管理的基礎。學校文化建設與學校文化管理有密切聯系和諸多方面的交叉重疊,但作為學校管理模式的文化管理與作為學校文化管理實施的重要途徑的學校文化建設畢竟不是一回事。
文化管理與管理文化。文化管理是一種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則是一種文化樣式。管理文化主要是指管理思想、管理哲學和管理風貌,其核心是管理的價值觀念。一定的社會、民族和文化圈的文化必然會滲透和反映在一定的管理過程中,管理文化其實就是一定文化特征在管理中的體現。管理是一種文化,管理模式的更迭暗示著人類文化的演進。經驗管理時代有經驗管理時代的管理文化,科學管理時代有科學管理的管理文化。但不能說有了管理文化就有了文化管理。
三、學校文化管理的實施
1.建設高品位的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管理是通過管理的軟要素“文化力”來發揮管理作用的。因此,自覺進行高品位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管理的基礎和重要標志。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區別只是在于是先進的還是落后的,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低品位的還是高品位的,學校文化建設就是通過繼承、創新和整合,使先進的、高品位的學校文化成為學校的強勢文化、主導文化。從學校文化的形態來說,應從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方面進行學校文化創建,增強學校核心發展力。
2.塑造學校共同價值觀。
學校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學校選擇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顯為教育行為和校風,內隱的則是學校價值觀念。學校價值觀為學校全體師生提供了共同愿景,影響著師生和學校的日常行為、精神追求和發展方向,是學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學校文化管理就是要通過調整、創新和整合,塑造正確的學校共同價值觀,以實現對教職工的價值引領與精神境界的提升。
3.建設教職工的精神家園。
學校文化管理是一種柔性化、隱性化的管理,所以它必須訴諸關心師生員工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因此,建設精神家園,讓教職工視學校為自己的“家”,視自己為“大家庭”的一員,才能使教職工具有歸屬感,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教職工對學校的依戀度,進而充分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由此來看,建設以歸屬感、被尊重的價值環境、交流對話的精神平臺、融洽關愛的心靈空間為基本特征的精神家園,是學校文化管理實施的重要途徑。
4.構建激勵機制。
學校文化管理是注重發展人的一種管理模式,而激勵具有發展人的功能,因為激勵激活了人作為主體的主體意識,開發了人的潛力,促進了人的自主發展。學校文化管理要重視激勵的作用,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采用有效的激勵方式,激發教職工的內驅力,實現學校組織目標和教職工的自主發展。
5.轉變學校領導行為。
實施學校文化管理,必須轉變學校領導行為。學校文化管理是以人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根本目的是激勵人、培育人、發展人,以實現組織目標,在組織目標實現過程中,進一步實現人的發展。在學校文化管理中,學校領導者應以此為根本出發點,自覺轉變領導行為。學校文化管理中的領導者,首先要轉變重事輕人、重硬輕軟、重權術輕品德、重他律輕自律、重控制輕激勵、重效率輕價值等觀念,為自覺轉變領導行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