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學會藝術的處理
時間:2014/1/21
(一)人與時間的關系。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必須珍惜時間、人常常是這樣,當自己是兒童的時候,總盼自己快快長大。一旦進入小學讀書,她就會想到,讀書太不自由了。不如不上學的時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這還要天天上課。寫作業,讀小學真不好;當他進入中學的時候,他就會想到,中學不好,不如小學好,中學學的科目太多,課程太緊,作業量太大,一點自由的時間都沒有; 當他步入大學以后,他就又會認為大學不好,生活太單調,還不如中學好,中學時代是人生的花季,有那么多美好的向住,天真爛漫的生活;當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之后, 他又會想,上班太沒意思了,還要聽從領導的支配,受上班時間的約束,哪比得上在大學讀書啊!人就是這樣:青年認為少年好, 中年認為青年好,老年認為中年好,結果他一生都沒有在好的時候過過。那么,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時候最好呢?實際上就是你現在最好,因為你不可能再回到咋天。“人生這列車,以提速的趨勢,載著人們向生命的終點迅跑,你只有珍愛現在,有效地利用現在,才能使你有所做為,不虛度年華。”
(二)人與空間的關系。 有些人,不能愉快地度過人生,或者一生也做不成幾件事情,還與他不能很好地處理自己與空間的關系有關。 候鳥之所以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南北遷徒,是因為它要選擇適合于自身生存的空間。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當他在步入社會之前,就首先選擇了自己的職業;當他還沒有走上工作崗位之前,他就盡量選擇自己即將工作的單位;當他還沒有居住的場所之前, 他就沒法選擇他將居住的處所,這都是人們早已知道生活的空間將對人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然而,卻有些人一味地追求空間的選擇,忽視了自我素質的提高,也使他經常處于埋怨環境,懷才不遇等萎靡不振的低谷。你既然已經付出努力,但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愿望,那么你就應該靜下心來,趕緊抓住現在,真心地愛你們生活的空間,盡快適應你所生活的空間,這樣,才會對你有好處。“只有熱愛,才有奉獻”。要愛家鄉、愛崗位、愛家庭、愛一切自己生活的空間。然后盡量利用空間的有利條件,充實自我,發展自我,奉獻自我,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成績,對社會才有貢獻,才會生活得快樂,才會生活得有意 義。
(三)人與事件的關系。 人要想做出成績。對社會有貢獻,很重要一個環節,就是要處理好人與事件的關系。我社會兼職幾十個,我是怎么處理好這些事情的呢?我從來不被事情牽著走,我當校長,沒有辦公室,辦公桌。我從前沒有BP機,現在沒有手機。我所要做的事情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規劃之中,計劃之中。假如在同一時間,不同處所,或同一處所,不同時間有幾件事需要做,那么。我首選考慮的是事件的主從與緩急,而不是考慮事件與自己的得弊或辦事人與自己情感的親疏。必做的事情分早晚, 可早做的早做,可晚做的晚做,可讓他人代做的,他人代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做。 我常說,一件事情,有一百種做法,要講求效率,要講求質量。我非常重視辦事的方法,“條條大路通羅馬,并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我的辦事原則是:“多干活,少得利,勤服務,無親疏”。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我在班級管理或學校管理上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總之,要想處理好人與事件的關系,必須從時間、空間和方法上做好選擇。
(四)全面看自我。人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人很重要的是要發現自己的長處。要盡快發展自己的長處,宣傳自己的長處,擴大自己的影響,這樣對自己的發展有好處。人還要了解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短處,但不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補短上,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揚長上,這樣,才能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要使自己頂天立地,有所發展,有所作為,必須建立自己強壯的生命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