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是一種運用教育智慧而生成的教育,像是一個“彼岸的理想”,需要探索,并需要實實在在付諸行動。
智慧教育呼喚智慧教師,需要教師具有超出身份的視野和格局。
1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專攻北大”課題組副組長、家庭教育專家安天劍,在2013洛陽智慧教育年會現場,接受了記者的專訪,為讀者詮釋智慧教師的成長之路。
1修煉人格魅力激發學習動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指出:“教師要關愛學生……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和感染學生”,這是國家層面的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現“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這是教師發展的新要求和新指向。
“魅力也是‘力’,是一名智慧教師的必要修煉。”安天劍說,教師的人格魅力,即教師的精神氣質與外在形象的有機統一,會直接影響教學結果。
所謂“教學相長”“親其師信其道”,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才能增強教學效力。安天劍表示,人格魅力是“看不見的課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很容易贏得學生的信任、尊重和歡迎,自然容易贏得學生的配合,形成特殊的教育力量。
安天劍指出,教師想要獲得人格魅力,需要具備多種良好品質,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從每一堂課、每一個教育行為、每一堂課中的教育細節開始改變,逐漸作用于學生的心靈。
2提高管理水平放手就是“放生”
曾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在黑板上隨意畫出一個圓,然后問:這是什么?幼兒園孩子們的回答千奇百怪,如太陽、盤子、皮球,而在中學里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圓”。很多人感慨:“孩子入學時是個‘問號’,到畢業時卻成了‘句號’。”
學生的可塑性很強,關鍵看教師如何引導。安天劍表示,就像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強調的那樣,“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才能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名智慧教師,要充分尊重并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和自主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放手,就是“放生”。安天劍說,教師應該提高管理水平,只有放手,學生才會真正掌握發現未知世界的方法,只有放手,教育才會走向新的高度。當然,放手不是撒手,也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調整。
3完善知識結構打破學科界限
“國土邊界問題”,這是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點,卻包含歷史、政治、經濟等多學科知識,一名智慧教師該怎么教?
智慧教師應該增強駕馭跨學科知識的能力,打破學科界限。安天劍介紹,“跨”,即打破學科界限,在教學中融入不同學科理論或方法,教師在傳授某一學科知識的同時,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結合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這樣才更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愛吃,吃得飽,吃得有營養”。
無論是高考,還是自主招生,都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探究、綜合能力,這也要求教師要把增強駕馭跨學科知識的能力,作為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內容。當然,跨得出去,也要收得回來,應從本學科出發,最后再回到正進行的課程上來,在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4經驗不是智慧反思解決困惑
經驗不等于智慧,教師在日常教學、教研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只有經過不斷反思、升華,才能成為智慧。
安天劍說,就像背英語單詞,經常要在記憶和遺忘之間反復一樣,教育經驗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必須對教學實踐、教學關系進行反思,形成自己的獨特經驗,不斷反思就會不斷地發現并解決困惑。
反思需要好奇心。教學活動周而復始,教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一名智慧教師需要保持一顆對教育的好奇心,在反復、尋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不一樣的地方,哪怕只是細微的變化。
此外,不同的時間、地點、環境,反思也會有不同的結果,這也要求智慧教師要經常與自己對話,讓反思成為自身不斷前進的動力。